到过宜兴或者去过紫砂壶专卖店的朋友们肯定知道,摆在门口的紫砂壶卖几十块到一两百块一个。展示柜底层的紫砂壶是几百块一个,而展示柜上层的紫砂壶一般都在几千块到几万块。抛开几十块和一两百的壶不说,如果消费者问:“同样两把全手工的石瓢,做工、型体都不错,泥料也都是你说的原矿,为什么这把才卖2000块、那把要卖10000块”?商家通常是这样回答:“一万块的那把壶是某某老师做的,他是高工职称,是名家,这样的壶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将来还会升值”。听完介绍,消费者觉得,原来喝茶的壶还能做投资能升值。
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市场上商家销售的各种“工艺师紫砂壶”、“高工紫砂壶”、“名家紫砂壶”真的都具备收藏价值吗?
事实恐怕不是这样的,如今大量的卖职称壶和名家壶的商家充斥在网络上。他们其中一些进行造假和售假,批量仿造他人的作品收藏证书和作品集,冒用他人的印章私自大批量的仿造各种紫砂壶。他们用尽可能低的成本,批量生产出“卖相”尽可能好的,各式各样的所谓“可以收藏和升值的作品”,在各种渠道进行销售,以高价来坑害毫不知情的善良消费者。
这对紫砂行业和消费者造成的伤害是巨大深远的,这部分商家正是抓住了很多消费者买壶“以职称论价”这样的一个错误的紫砂壶价值评判标准,从而在近几年内疯狂推销这些品质较为低劣的仿冒赝品。有些甚至还信誓旦旦的跟消费者说保真,可以鉴定,这是何等的荒唐。真正的为了一个壶愿意跑到宜兴进行鉴定的能有几个,我想一百个里面最多一两个吧。而且很多造假的商家都是和一些具有职称的艺人相互勾结,你去找参与造假的艺人对这些作品进行鉴定,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肯定都会承诺这是本人制作的“正品”,这就是售假的商家敢于和你承诺“保真”、“包鉴定”的关键所在。
所以种种的问题,还是“以职称论壶的好坏”这样的错误标准惹的祸。下面再讲下这个职称的话题,近年来,紫砂界“职称”评定之风陡然而起。很多制壶艺人基本每个星期,都会接到各种“机构”邀请评定“职称”的骚扰电话。
职称上升了,壶就可以升值?
在紫砂界,职称的上升伴随着作品价格的提升已经成为紫砂行业内一种不良风气。并且影响着众多的消费者,使得很多人买壶完全根据作者职称来衡量作品价值。
在有了技术职称头衔作品就能卖出好价钱的诱导下,使得很大一部分从业人员开始在职称上动歪脑筋。他精力也不放在做壶上了,整天就想着如何搞到职称,搞名气大的职称或荣誉称号。甚至,在丁山一些原本开饭店、卖小菜的,这些原本和紫砂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因为自己身份证有“宜兴丁蜀”四个字,也开始冒充大师,销售紫砂壶。
这些问题,也造成了另一个无奈的现象:一些只会老老实实做壶的民间制壶人,他们的作品中很多品质上乘,货真价实。但却没有合适的销售渠道,消费者不会去选择这类没有职称的紫砂壶。为了生计,他们就只能给一些“名家”、“大师”代工。结果消费者花高价买到的都是“有职称”、“不做壶”的“名家作品”。
有的壶友可能会问:那些民间艺人为什么不去考职称呢?考职称要有学历等多方面的要求,很多民间艺人文化水平有限,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而且即使考上了,如果不去炒作和包装自己,没有知名度,又有谁知道你。要炒作,又得花钱,现实中是很多花了钱也红不起来的。这么一来,兜了一大圈,精力也投入了,钱也花了,最后一无所获。
目前的局面是,很多喜欢紫砂壶的消费者,被一些不良商家坑怕以后,真的不敢下手 ,市场确实太混乱了。我想问这些商家,你以为那些买家真的傻吗?今天你忽悠了买家,买家不懂。当哪天他货比三家的时候,你也别指望他还能在你这里买第二把壶了。往小了说,这些人是断了自己的财路;往大了说,是给这些愿意为紫砂工艺买单的用户对整个紫砂壶界产生不好的印象。
如果每个人都搞一锤子买卖,以后我们的后代还怎么来传承我们的手艺?我们的规矩和我们的品德呢?那我们时常在谈的匠心岂不是一个笑话?各位可能会觉得我危言耸听,但是如今的紫砂行业正是被各种不好的现象影响着,使得越来越多的壶友对这个行业产生不信任。我想作为一个长期需要靠这个行业生存发展的从业人员,应该坚守自己的底线和职业道德,不要再给如今的行业添乱了。不要去羡慕他人日进斗金,很多都是在过度透支壶友们的信任。一旦消费者对紫砂的信任度彻底丧失,那么就是紫砂行业崩盘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