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冷,人也愈显慵懒。闲来无事时,总喜欢窝在一角,捧一杯热茶,手持一本苏轼诗集,就这样静静的呆着,舒适而惬意。杯中暖气袅袅,茶香四溢,刚好翻到苏轼的一首煎茶诗——《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脑中瞬间便浮现出苏轼月夜江边汲水煎茶的情景。诗中苏轼所言,煮茶最好还是用流动的江水,也就是所谓的活水,再用猛火煎煮。再看看自己杯子还冒热气的茶,也就简单用开水冲泡,相比而言还真是不能再粗糙的了。
细致研究品味苏轼的众多茶诗作品,我们不难发现,苏轼是个名副其实的茶痴,对于茶他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懂茶,更会品茶、烹茶、写茶。除此之外,种茶与煎茶对他而言也不在话下。总而言之,凡事与茶有关的一切,苏轼都精通。那么,苏轼缘何与茶有如此深的渊源,我想这定然与当时苏轼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如此一来,那我们就顺便在品茶赏诗之余,来对北宋茶文化进行一番探讨。
一、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若要追溯其过去,最早可追溯到神农时代。茶文化在我国早有发展,但其真正的形成其实是在唐代。据相关史料记载,我国茶文化的正式形成标志是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问事之后。有了唐朝及其前期的茶文化积淀,到了宋代,也就自然进入了我国茶文化的兴盛时期。因此,也就有了后来的中国茶文化“兴于唐而盛于宋”的说法。那么,宋代茶文化又是如何兴盛的呢,那时的饮茶风气又如何?对于这个问题,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就给了我们答案。他说:“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由此看来,茶在北宋时期已然成为了每家每户的居家必备物品。在当时人们的日常,茶元素随处可见,茶已经自然而然的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饮茶之风广泛流行矣。
再者,北宋时期茶文化的兴盛还体现于当时都市中广泛存在的茶馆文化。随着宋代饮茶风气的日渐高涨,富家子弟、文人雅士或好茶之人多以聚集与茶馆之中,或闲聊聚友或斗诗比才。翻阅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茶肆》,其中就有对都市杭州茶肆的描述:
“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流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四时卖奇花异汤,冬添卖七宝擂茶、葱茶……大凡茶楼多有富室子弟、诸司下直等人会聚……”
当然,北宋时期茶文化的兴盛和饮茶风气的高涨,也离不开统治阶级的支持。那时的皇家贵族们更是嗜茶成风,举办茶宴更是常有之事。就连当时的皇帝宋徽宗也会举办茶宴招待群臣,而他也对茶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并著有《大观茶论》这一茶叶的专著。
二、苏轼茶诗是如何显现宋代茶文化特征的?
纵观古今诗词,它们都有一大共性,那便是社会职能。透过诗词,我们不仅能够体会到作者的情绪表达,思想内涵,更能从中观察出当时的社会民情,风气习俗等。品读苏轼茶诗,我们能够感知到其具体而形象的反映出的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孝亲、以茶赐臣、以茶为乐等宋代茶俗茶情。而苏轼茶诗中所包含的内涵更是丰富,其中不仅有种茶、品茶、煎茶、品茶等风俗,更包含有以茶喻人,饮茶参禅、借茶讽世等。但这些都深刻的体现了苏轼在与茶的接触过程中所得到的物我两忘、万事随缘的人生体悟。
(一)茶馆文化的转变
随着宋代饮茶文化的高涨,茶馆在大都市中开始遍布出现。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宋代的茶馆渐渐加入了其他元素,不在是开始那般仅仅是单纯的为人们提供茶饮的场所,它开始渐渐趋向娱乐化。品读《月兔茶》,你是否能从中看到宋代茶馆文化的某些特征。这首诗其实是苏轼写给献茶女子的。一个行业一旦在社会上广为兴盛,那么随着就会衍生出其他行业。在宋代的茶肆就是如此。歌女献茶,是当时茶肆的行规。
其实,归根结底,最终导致宋代茶馆文化发生转变的原因大致有四个:
1.宋代饮茶风气持续盛行,茶叶种植和茶叶生产不断发展,人们在制茶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2.宋代商品经济持续发展;
3.市民阶层的兴起
4.宋代社会弊端的显露,知识分子在精神层面饱受压抑,但在生活方面又有富余。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便会将精力转向个人生活的丰富追求。
而茶馆便是在以上四个因素的影响下,为满足社会需求而不断转变。自此,中国的茶馆便开始具有了市民性质,而其精神实质也开始成为大众性、娱乐性、开放性、包容性的结合体。如此一来,宋代茶馆细分又化为了两类:一为纯粹的娱乐性质的茶馆;另一类则是以卖茶水为名的烟花巷柳之地。而苏轼笔下的《月兔茶》反映的就是后者茶馆的特征。
(二)反传统茶文化的奢靡之风
我国的茶文化自魏晋南北朝时期与儒家思想相关联后,其实茶之中就内含有节俭之意。众人皆知,儒家思想提倡修身养性,温良恭俭让。如此一来,茶文化自然也就包含这些因素,“茶性俭”的精神内涵亦是代代为世人所遵循。然而,通过诵读苏轼的《送南屏谦师》,你是否能感悟到其中的奢靡气息。前文也有言,饮茶也普遍存在于王公贵族之间,那么在这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宋代茶文化的精致奢靡之风是否已然贯穿了其整个社会阶层。
“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抓住其中一关键词——“点茶”。“点茶法”区别于唐朝的“煎茶法”。点茶法是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这是到了宋代才出现的一种煮茶方法。简单来说,它也是宋代茶文化的标志。从点茶,过程,我们能深感其中的精细之处。再看“三昧手”,何为三昧手?其实,这只是当时期人们对于高明的点茶师的称呼。苏轼在诗中所言就是对南屏谦师点茶技术的高度赞扬。毕竟点茶真的是一门技术活,在调膏、注水、茶筅击拂这几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一旦在其中一环接出现差错,或是把握不好,对整体出茶效果都有极大的影响。
而从苏轼的《月兔茶》中的“不忍斗小金团”中,探析其不忍,实则是因为茶饼上有“双衔绶带双飞鸾”。据诗中所描之地而言,茶饼的制作都已经达到如此精良之地,那么皇宫之内岂不是更甚至。而由此,我们也可从中看出在当时宋代的整个社会阶层的茶文化都散发着与传统茶文化精神背离的“奢靡之风”。
(三)感受式文人茶道
感受式,顾名思义,就是追求感受上的体验。考察宋以前的茶道思想精神,其着重于在思考方面的追求。而到了宋朝以后这种追求方式发生了改变。从宋代茶诗可看出,宋代文人在茶道上的思想追求显然已转变为注重感受方面。
例如在苏轼《黄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韵为谢》中“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汤雪肌珠”
其在茶饼磨成茶末之后,竟不敢让僮仆去煮茶,而是要自己亲力亲为去点茶。由此可看出,对于这个点茶过程的感受于他们而言的重要性。自古以来,茶都是文人雅士的一直精神世界的外在寄托,更是文人精神的一个象征,在宋代亦是如此。
三、总结:
总而言之,北宋时期茶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就有着极其密切的相关性,而宋代文人留存下来的茶诗作品更是我们了解宋代茶文化的重大窗口。而从苏轼所作的众多茶诗中,也将北宋的茶事、茶俗、茶艺等相关信息一应俱全的表现出来,为我们后世研究北宋茶文化提供了有效依据。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的、直观的了解北宋茶文化。
参考文献:
《苏轼茶诗的丰富性》
《中国茶文化漫谈》
《从苏轼茶诗看北宋茶文化》
《从苏轼茶诗看宋代茶文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