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有一些茶,只留在你记忆的最深处,你无以言说,也不知道用哪个茶类标准说?
前不久,喝了一泡茶,名字叫远香。茶友说,你常写点茶的文章,能不能把这泡茶的感觉描述一下。我想,这么好的茶,是应该用点文字,表示点感恩和敬畏。
于是,我选择了最好的文字、最深奥的哲理,力图去把握和呈现。经过一段时间的艰难思索,我给茶友回了这么一段话:远香,一个灵魂的圣地,几次提笔,又搁笔了。也许真的要让这香气飘得更长一点,更久一点,才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和历史记忆去把握和守护它。等等吧!远香,等等一个需要陈酿的茶心。
很无奈,但还是不死心。某日,一个清晨醒来,我还是力图用最强的理性去抒发那份最激荡的感性。那份,茶友当时说的,得像《长江之歌》那样的文字豪迈,“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我写下了:
“也许远香需要一个故事,让这个故事来传承白垩纪时代以来茶种的植物变迁,诉说神农氏尝百草后中国茶业发展史的风云变幻,凝汇一代一代中国茶人用生命般的热爱传承与推创的精湛茶技艺新高,深蕴并展露天地人辩证中和、天时地利人和最佳搭配的完好结果的茶之至道至境”
“她香融于水,水含着香。从清凉幽远的老者般的枞香,到岩石的石头味,再到山韵,再到桂香、兰香,最后是童真般的鲜爽清香,有着千年老树普洱的老树味和陈韵,有着岩茶的岩味骨感、桂香兰底,有着新制西湖龙井的清新鲜爽。回忆里,我一直领略她的一路之变”。
可,即便有再好的文字,我的大脑里还是一片空白。直到刚刚,我看到一个叫“行走”的茶友的文章,我彻悟了。
那是一篇关于古井老从的分享。
“今天独品,就我们俩,只取了5克,开汤,第一泡茶汤就怔住我了,茶汤细软得几乎无感,舌面还来不及体会,就已入喉。我一道道地喝,越喝越无言。所有属于岩茶的词汇都形容不了它,品种、山场、工艺似乎都和它无关。我好像面对的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耄耋老人,它卸下了过往生活的面具,却衰而不老,依旧有勃勃生机的生命力,并在这个特定的年岁里显露出岁月掩盖不了的鲜活、从容和内涵。”
最后一句话点醒了迷雾中的我。“对于有个性的茶,只有一个衡量标准也是太局限了,就像这泡古井老丛,最后闷完半小时,长久停留在口腔和喉底的感觉明明就更似普洱啊!”
终于知道自己困惑的原因了。一直把自己停留在常规的某一茶类的好坏评判中,而对于一泡很有个性的茶,其实它已远远超出了六大茶类中的某一种茶类,远远超出某一种茶类的评判。
这段也喝了一泡叫2020“寂寞”的茶,开始一直是冰岛古树生普的气息,尔后才是岩茶的岩骨花香和山场气息,最后是清晰的显显的福鼎磻溪白茶的蔗糖香。是不是可以说好的茶,是诸多优点的聚合,其实是跨界的?从很多历证中看,这样的因缘聚合,这样的跨时空跨品种的合一,似乎一直被证明着。
所以有句茶界很经典很通俗的话,“好茶自己会说话”,是蛮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