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这么一句话:
想要拥有快乐舒适的生活,一定要让自己有个“圈子”,找点“乐子”,做个“傻子”。
中年以后,想要的东西自己把握,想过的生活自己成全。
有三两知己,存一点天真,糊涂看世界,方能清醒过人生。
有个圈子:和同频的人在一起,是最好的养生。
只要志趣相投,观念一致,人就会自然聚在一起,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用流行的话来说,叫做“圈子”。
有志同道合的“圈子”,既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又能有所帮助,可以说是人生必需的。
圈子精致,开心就好。
道不同不相为谋。不必把太多人请进你的生命里。
比起让别人开心,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开心。
与其终日不安,不如享受现在,
和喜欢自己的人在一起。
圈子不在大小,要在精致,
历史上的“竹林七贤”,也不过区区七人而已。
周国平曾说:“这世界有些这样的人,见了面就能感觉到一种默契,在一起度过愉快的时光,他们便是我心目中的朋友了。”
找到属于自己的圈子,与磁场相同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
上个世纪30年代,在北京东城的一间胡同里,有一座“太太的客厅”。
诗人徐志摩,哲学家金岳霖,美术家朱光潜,作家沈从文等,都是这里的常客。
虽然他们身处不同的行业,却有着共同的爱好和追求。
有句话说,生活想要过得舒心,就要活在懂你的人群里。
半生已过,知交零落。
但那些与你频率相同的朋友,懂你的难过,也懂你的追求。
圈里圈外,人来人往。如果有一个圈子伴随自己终生,肯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你会发现,只有在特定的时期,某个微信群才格外活跃,如同学聚会的时间,同学群才活跃,平时就那么几个人发声。
为什么?因为大家还有很多不同的圈子,人的精力有限,投入的资源也有限。
看透圈子的本质,你才能理解现实中的冷热亲疏。
找点乐子:一点志趣,足以慰风尘。
梁启超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
细想来,人活着无非也就图一乐罢了。
皇帝整天国家大事,需要找个“乐子”放松。
唐玄宗精通音乐,亲自排练宫女歌舞,以至于被后世尊为戏曲梨园行当的祖师爷。
后唐庄宗李存勖,爱唱戏,还给自己取了个艺名“李天下”。
平头百姓,生活本来就不容易,更要给自己找个“乐子”。
周作人在《北京的茶食》里所写:“我们于日常必须的东西以外,应该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变得有意思。”
前半生,我们步履不停,走过了很远的路,后半程,也要学会适当驻足,为精神找一个归处。
若你喜欢安静,就坐下来沉寂在文字的世界,体验书中人的悲欢离合;
若你喜欢花草,就躬身劳作,浇水施肥,感受植物蓬勃的生命力;
若你喜欢美食,就洗手做羹汤,在四散的香气里,体味生活的曼妙。
很喜欢这么一句话:“生活的真谛,从来不在宏大的叙事,而在细枝末节的感受里。”
与其神色慌张步履匆匆,不如偶尔停下来,找一点爱好,好好照顾自己的灵魂。
闲时静观云卷云舒,细听鸟啭莺啼,不负岁月的人,才能不负此生。
做个傻子:幸福,往往藏在糊涂里。
有人说,人生无非两件事:忙着,清醒做事;闲着,糊涂做人。
人这一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一味较真,累的是自己,该糊涂时糊涂,才是处世的最高境界。
我们都是聪明人或努力变成聪明人,没有人愿意做一个傻子。
我们处处争先,步步算计,为得到的欢呼,为失去的忧伤,我们的心一直“悬着”。
我们走得太快,以至于错过沿途的风景;我们看的太远,以至于无视眼下的感受。
我们都知道,做人傻一点才幸福,太聪明会很累!想得太多,容易情绪郁结;在乎太多,常会敏感多疑;纠结太多,容易导致焦虑崩溃。
很多时候,糊涂比聪明更使人轻松,懂得“装傻”的人,其实内心深藏大智慧。
莫言曾在多个公开场合说,自己是个不太聪明的人,待人处事的方式,总显得有点呆笨。
坐出租车,他生怕别人觉得行程短而不高兴,一上车便给师傅递去价值昂贵的中华烟。
出版社拖欠他稿费,他挥挥手说“下次一起结吧”。
旁人的看法,外界的流言蜚语,他一概置之不理。
这份看似愚笨的“憨厚”里,其实藏着高明的处世哲学。
莎士比亚曾说:“ 与其做个愚蠢的聪明人,不如做个聪明的笨人。”
锱铢必较,只是庸人自扰;刨根问底,只会反受其累。
当个快乐的“傻子”,糊涂一点,迟钝一点。
如此才能不累于心,不困于心,觅得内心真正的从容。
▽
走过半生忽而明白,红尘俗世最难得的是留三分傻气,存一颗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