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朋友喝茶,整个过程,鞠躬行礼,静心打坐,只品茶,不说话。颇有一番修炼道家内功心法的氛围。
视频一出,有人说:不该说别人装,人心浮躁,喝茶安定内心而已。但这样的声音马上就被淹没,舆论变成一边倒的群嘲。
一个短视频,喝个茶而已,咋就成这样了呢?
- 01 -
喝茶,要接地气
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茶。
有的人喝茶,只为解渴怡情。有的人喝茶,把茶玩成了所谓的艺术。本质上,并无对错。
但是,茶为国饮,终究要接地气。你我都是凡夫俗子,要食人间烟火,生活忙碌。喝个茶,不可能沐浴更衣静坐,把一杯茶,喝到遥远的天际。
一杯茶,偏要脱离大众,神叨叨地悟道修仙去。
把一杯茶喝到九霄云外,是喝茶人的自由。但是,远离生活,过度形式主义,还要放出来给大众观看。被群嘲,也是情理之中。
- 02 -
茶的美,年龄不同,性别不同
茶的美,有形式流程之美,也有内在沉淀之美。不同的年龄性别,所求不同罢了。
正如20岁的小姐姐泡茶,与50岁的大叔喝茶,年龄不同,所求亦不同。
20岁的年华,青春正美,这个年纪的小姐姐,正是追求体态美的时候。20岁的年纪,喝茶,只比喝水更有味,但泡茶,既泡的美,又泡得好喝。
50岁的大叔,泡茶已经化繁为简。喝茶,更讲究品出茶的本味。在一杯茶里,领悟人生与阅历的沉淀。所有人生如茶,大道至简,无言的话语,都静默在一杯茶里,无需言说,只需静品。
或者说:老娘用鸡缸杯喝罗曼尼康帝,还品出了人生的味道。
如此,纵然这20岁的小姐姐泡茶真的美真的好喝,还有谁愿意欣赏她的美。
同样,一个50岁的大叔,素衣道袍,翘着手指,一身骚气,捧着一个茶杯,闭上眼睛,深吸一口茶香,满脸陶醉,长久沉醉其中。纵然茶真的香,有几人觉得香。
各个年龄有各个年龄的美,不同性别有不同性别的美。文化可以包容,但有界线。
中国男子之美,可以有月光般阴柔,可以有诗歌般儒雅,更该有宝剑之阳刚。品茶也是如此,饮茶当有礼,但不该扭捏造作,不该故作神态。
- 03 -
喝茶方式的差别,本质是生产力
东晋僧人,于庐山植茶,敦煌行人,饮茶苏助修。
所谓茶苏,是将茶与姜、桂、桔、枣等香料一起煮成汤。有一定的精神境界,也有充饥的作用。
日本人在宋代点茶法的基础上,逐渐演化出所谓日本茶道,并传承下来。
中国饮茶方式,在明清已经演化成沸水冲泡。但近代以来,国家羸弱,茶文化也出现断层。
虽然大陆本土也有一套茶的玩法,但在当时,台湾省那一套影响力更大。茶道的背后,是对先进文化的殷切期盼,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本质上,是生产力的差别。
从日本学习唐宋,到台湾模仿日本,再到所谓茶道,又流传到大陆,都是特定历史背景下,向强者学习的缩影,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并反超,终究成为过去。
繁琐的喝茶方式背后,是日本文化里,普遍存在物哀。这个岛国的精神骨子里,一直担心哪天太平洋泛滥,就把自己淹了。
而且,日本也不是公知吹的那样神奇完美。岛国没素质的人一抓一大把,该乱扔垃圾的毫不客气。
而公知吹捧的所谓工匠精神,所谓一个寿司要切多少刀,更是日本社会阶层固化,年轻人无法向上发展,认命后的结果。
什么日式茶道、工匠精神,在强大的生产力面前,都是形式主义。
别被二鬼子们忽悠了,当今的世界,中华才是最好的,不是靠吹,而是靠生产力。
- 04 -
喝茶,适应时下
茶道里,遗留的些许物哀式的禅茶特色,喝茶变得繁琐异常,甚至与日本人喝茶一样。喝茶,静坐参禅,无中悟有,品茶悟道,过于形式化。
这种喝茶方式,如果是在80年代,定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因为那时候,我们落后,张大眼睛诚恳地向世界学习,别人的都好,外国的月亮比咱圆。
只有生产力才是真实的,今天,拥有最全工业体系,已经变得富裕的大陆人,整个社会像个年轻人一样朝气蓬勃,不像日本社会那样老态龙钟。
日本那一套所谓茶道,只有80年代正是价值观塑造期的青年、见过日本繁荣的人,才会对日式茶道津津乐道。
公知忽悠70后/80后,一忽一个准。但85后,已经有点质疑了。遇到90后,已经很难忽悠了。
再到95后,00后,观点几乎是,弹丸小国的茶道,你也要吹。看看白头鹰家那破破烂烂的地铁,你还要吹,臭公知,你吃多了没事干,还是翔吃多了。
年轻人的文化,是传统文化复兴,而不是学谁。生产力带来物质文明后,传统文化也走向自信。
一切问题,都是经济问题。
少部分富人追求精神的享受,撑起了所谓的大师市场。素衣道袍,戴上佛珠,每天醒茶之前,要进入单独的世界,沐浴更衣、焚香煮水,
在壶水滚滚中感悟世界,领悟人生的真谛,吐纳之间,如履云端,思想渐渐升华,待壶水静止,又陷入无尽的孤独。
总之,把茶玩成道场,既是为了卖贵,也为了故作高深,吸引那极少数追求极致的精神享受的人。
但是,这与平民百姓,没有多少关系。与时下奋发向上的社会氛围,也是格格不入。
不然,也不至于各路茶叶大师,半仙,越来越成为神棍的代名词。
喝茶,是很大众的事。
茶文化,不是故作高深,就显得茶有文化。
而是,通过接地气的文化推广方式,让更多的人发现中国茶叶的风味之美、了解茶叶的历史与基本知识、懂得不同茶类的冲泡方法、了解茶叶兴衰背后的国家命运。
不是自建道场,戴上佛珠,把茶玩得高深莫测,玩成深不见底的玄学,远离喝茶的群众。
茶文化,如果能为喝茶的大众服务,就是茶文化。如果建个道场,远离茶客,披着文化的外衣,与自嗨何异。
结果,离群众太远,弄巧成拙,就成群嘲了。
作者:普洱话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