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古代,我国茶农、茶商就十分重视和讲究茶叶包装与收藏。唐代的陆羽在《茶经》中就谈到了茶叶保鲜、保香的包装技术,说到一种封藏器物叫“堉”。 到了宋代,对茶的包装,特别对朝贡名茶的贮藏包装更加重视,有用蒻叶封裹,每隔两三天放在焙箱中相当于体温的温度烘茶。宋徽宗赵佶对茶事很考究,他著的《大观茶论》中就谈到茶叶的包装技术:“焙毕,即以用久竹漆器中缄藏之,阴润勿开,终年再焙,色常如新。”到了明代,...
查看全文 >
中国是世界茶叶和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我们的先人为后世留下了众多的茶学典籍,其中问世最早、内容最全面的是唐代“茶神”陆羽的《茶经》。它对茶的起源、品种、分布、制作、茶的冲泡用水、器皿以及茶的趣闻轶事等均有论述,对我国及世界茶业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饮茶起源于生吃茶树的鲜叶,这是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而与大自然做斗争的产物。在原始社会,人类在山野狩猎动物和寻找植物作为食物,采摘...
查看全文 >
古今的制茶及泡茶方式,差异极大。相较而言,古人的口味较重,对于茶的品质追求更着重于香浓、味重这两个指标。《茶解》中云:“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古人之所以在茶园里种植这些香味馥郁的花,目的是想让茶树通过地下的根脉吸收花香,增加茶的香气。此外,古人还用玫瑰、牡丹的花片做成蜜饯,饮茶时作为茶点,以增香味。至于用花窨制茶叶,或者将花添于茶中增香,更是惯常...
查看全文 >
著名煎茶道“小川流”的创史人可进在其著作《饮茶说》一书中曾谈到:“茶具无论新旧汉和重要在于可以活用。茶具的优劣要看是否起到了给茶提味的效果。茶具终究是一种消费品――充分利用它,然后使之自然消亡:这就是煎茶道的美学意识。” 茶道,即品茶之道,是日本人接待宾客的一种特殊礼仪,也是日本的一种古典艺术。日本人通过品茶,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以加深感情。 茶道不同于一般的喝茶品茗,除了因为它有交流的作用,还因为...
查看全文 >
我是赫赫有茗,点击上方“关注”,每天为你分享茶知识。古代文士尤其是有点学识的文士交友甚广,社交频多。古人一旦结识,尤其是志同道合者,惺惺相惜,相互钦佩。这感情也是蹭蹭蹭得往上升,友谊可以到难舍难分的地步,可是再深的友谊,也总要分别。而且古人一别就是几个月甚至几年,而且不像我们现在分开了还有电话微信联系,所以离别在古人心中显得格外重要,十里相送,依依惜别。最著名的那句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
查看全文 >
喝茶,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这其中,不光需要有好茶,还要有适宜的茶器、宜人的周遭环境,以及三五久别重逢的好友,若是这样喝,茶是越喝越品味出香韵与甘醇来。今天抛开饮茶的环境和茶友不说,单来聊聊茶与器的渊源,从古到今,凡是喝茶的地方,喝茶的人们,对于这个茶器都有着各自独到的见解,和各自的偏爱。唐代宫廷茶具 二十四器的部分唐朝茶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说一般劳动工作,然而这个道理却同样适用于茶艺...
查看全文 >
古代的饮茶之风初始于唐朝,兴盛于宋朝。在古人的眼里,备好茶具是一种仪式,是使饮茶至好、至精的必然过程;用器的过程,也是享受制汤、造华的过程。今天普茶网就来带大家一起看看古代十大茶具,瞧瞧你能认识多少种。1、具列用以陈列茶器,类似现代酒架。2、水方用以贮生水,容量约为一斗,也即10升左右。3、漉水囊用以过滤煮茶之水,有铜制、木制、竹制。4、畚畚(běn),用于收纳茶具,茶具之间用特产纸隔开避免碰撞。...
查看全文 >
广义而言,茶叶采制和贮藏、饮用的器具统称为茶具。唐代陆羽的《茶经》中记载了贮茶、烤茶、煮茶和饮茶等茶具24件,真正属于饮茶的用具其实很少。我们这里所说的茶具,主要指煮茶、泡茶、饮茶时所用的茶壶、茶碗、茶杯和茶盘等。南宋无名氏《斗浆图》,生动反映了宋代斗茶文化我国古代对茶的称呼很多,一般认为,在唐代以前,广为流传的名称是“荼”,还有茗和槚等。到了唐代,荼才定型为茶。唐代以前,人们最看重的是茶的药用价...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