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
查看全文 >
茶为国饮、杭为茶都、临为茶源。史载俗传,生生不息,祉福后世。佳茗需得良器配,方能相得益彰,故有“器为茶之父”之说。临安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绵延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遗产丰富,人文荟萃,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其中天目窑烧造的天目盏对两宋茶器艺术和抹茶流行举足轻重,并在佛教禅林茶礼和国际文化交流中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本期刊登《临安茶文化初探》和《佳茗良器天目茶碗》文章,以飨读者。她为我们打...
查看全文 >
在茶叶领域上,中国一直是处于领先地位。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是我们今天该学习的地方。以下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最先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据《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可见,神农氏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的第一人。茶叶为世界三大饮料(另两种为咖啡,可可)之“圣品”,享有“东方恩物”、“绿色金子”的美誉。举世公认中国是茶的发源地。 最大的野生茶树。云南省勐海县境内的一棵茶树...
查看全文 >
丁以寿(安徽农业大学 中华茶文化研究所, 安徽 合肥)摘要:当代中国茶文化研究力量主要分布在高校、科研、文博三大系统,形成了专职、兼职和业余的三支队伍。创办了一批茶文化类杂志,出版社也纷纷抢滩茶文化阵地,为中国茶文化研究成果的发表提供了有利条件。20多年来,发表各类有关中国茶文化研究论文约3000篇,出版各类茶文化书籍600多种,主要成就表现在茶文化总论、茶史研究、茶艺和茶道研究、陆羽及其《茶经》...
查看全文 >
丁以寿(安徽农业大学 中华茶文化研究所, 安徽 合肥)摘要:当代中国茶文化研究力量主要分布在高校、科研、文博三大系统,形成了专职、兼职和业余的三支队伍。创办了一批茶文化类杂志,出版社也纷纷抢滩茶文化阵地,为中国茶文化研究成果的发表提供了有利条件。20多年来,发表各类有关中国茶文化研究论文约3000篇,出版各类茶文化书籍600多种,主要成就表现在茶文化总论、茶史研究、茶艺和茶道研究、陆羽及其《茶经》...
查看全文 >
泸溪县首期茶艺培训班学员合影茶道湖南3月11日讯( 刘佳 曾帆报道)近日,湖南省科协常委、湖南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肖涛一行来到泸溪县进行了茶产业深度调研,为泸溪县茶文化推广基地进行揭牌,还为来自泸溪县43个单位、11个乡镇和6个企业的60名学员举行了首期茶艺班培训。泸溪县地处湖南省西部湘西自治州南大门,自然条件优渥被誉为“中国氧吧之城”,浦市古镇古韵独特的茶文化历史底蕴深厚。近年来,泸溪大力实施脱贫...
查看全文 >
拿到这本名字非常写实的书,《英国茶文化研究》,后面还带个括号1650~1900, 我想这得是有多枯燥啊!就是这种想法差点错过一本好书。中国研究者写外国茶史茶文化,这种书不多,有创见者更少,这里面的差别可能就是所谓“史识”两个字吧,很多书有“史”缺“识”。刘章才博士这本《英国茶文化研究》叫我看来很有“史识”,这就过滤掉了很多茶书。这本书对英国茶文化的研究,并不是泛泛而谈,并没有拘囿于“就茶论茶”,而...
查看全文 >
诚如季羡林先生所言,“茶叶流传的背后也隐藏着一部文化交流史。”英国人喜好饮茶举世皆知,茶叶在其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这一习俗在英国的历史难言久远,英国人最初如何接触到茶叶,该饮品如何传播开来又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值得认真探究。刘章才博士,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近日,由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刘章才博士撰写的、专注研究英国茶史的全新力作《英国茶文化研究:1650—1900》出版。...
查看全文 >
茶以悦己,茶以贵人。在世界文化史上,中国文化扮演了举世瞩目的重要角色,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堪称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茶被中国先民发现之后,其影响日益扩散,但长期主要局限于周边国家与地区,其原因在于当时世界各地的联系尚不够密切。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过去分散的世界日益连接起来,“人类文明交往史转折于工商业经济时期,其特点是由地缘性的区域交往发展为全球化的现代交往”。在这一背景之下,大量非欧洲出...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