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被贵族视为风雅的英国茶,绝大多数是红茶,且配糖。实际上,英国人没控制印度前,许多贵族蹲在英伦半岛,根本不相信绿茶和红茶是一种植物,咬死这是两种树上长的——因为茶从东方运到英国,必须耐久藏,绿茶、豆腐和酒,又出了名的经不起久运,于是那时英国进口的,全是发酵了耐久藏的红茶,还都当个宝。18世纪,英国人喝红茶加糖。你还别怨他们不懂茶:当时世界上也只有英国富裕到可以喝茶就糖——其他国家的人民,...
查看全文 >
茶道的虚静之美,极富传统审美文化的特色。比日本“茶道四规”中的枯寂之美,亦称沉寂之美、静寂之美,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日本茶道文化属于禅道文化,即佛门文化的性质。若让心界的全部空间充满宗教的教义、教规,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便不会有感悟茶道的虚静之美可言。茶道审美文化中的虚静,对日常品茗审美而言,并非空泛,仔细品味,有助于在品茗生活中更好地获得审美感悟。虚静之说并不玄奥,只需明白,静始于虚,在内心...
查看全文 >
茶道形成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以至当代,经历了1200多年的发展历程。茶道有着一定的形式,且形式也是多样化的。究竟茶道的形式如何分类,目前较多的是以茶道实践为主体划分为宫廷茶道、文士茶道、宗教茶道、民间茶道,有以茶为主体划分为乌龙茶道、绿茶茶道、红茶茶道、花茶茶道等,也有将茶道划分为修行类茶道、茶艺类茶道、风雅类茶道、技进类茶道,还有以地区为主体划分为某地茶道,更有把茶道分为表演型茶道和非表演型茶道...
查看全文 >
日本的茶文化是在平安时代(794~1185年)也就是中国的唐朝时期开始的,最早是由最澄、空海等法师从中国带回日本,但当时只是把茶叶当作药材来用。 到了镰仓时代(1185~1333年)传授临济宗的荣西法师也带回了一些宋代的茶,但依然是当作药材使用,当年荣西法师还写了一本名为《吃茶养生记》的著作。 到了屋町时代(1336~1392年)也就是中国元代的时候,出现了欣赏中国艺术品的“会所”之茶,但当时并...
查看全文 >
古人说得好,“茶似隐,酒似侠”。所谓茶道,于是有了隐者所追求的超脱世外。 所以喝茶,不仅是用来解渴,更应懂得品赏茶中的蕴涵之道,因为里面既有品茶人的追求,又有品茶人的道理。 道家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源于中国,盛于日本,虽说现在中国的茶道与日本的茶道讲究的差异很大,可以说是茶道的两个极端,但所最追求的却殊途同归,都是追求茶中蕴涵的的最高境界‘无’。 茶...
查看全文 >
日本美学家冈仓天心曾写了一本《茶之书》,对茶道的探索影响深远,但这位日本美学家对中国茶道的评论,实在不敢苟同。他说:“对晚近的中国人来说,喝茶不过是喝个味道,与任何特定的人生理念并无关连。国家长久以来的苦难,已经夺走了他们探索生命意义的热情。”他还说:“中国人喝茶,已失去唐宋的幽思情怀,变得苍老又实际,成了‘现代人’。中国人喝茶,确实是喝茶汤的味道,但更是喝人生如茶的精神境界。国家也确实经历过一些...
查看全文 >
茶道起源于佛教。在日本战国时代,佛家、茶人的地位高于儒家,僧侣、茶人甚至拥有指导政治和外交的权威。如千利休,不仅领导茶道界,还是将军的政治顾问,领有3000石俸禄。他的弟子古田织部,是将军家的茶道老师,拥有影响力,更是领有35000石俸禄的大名,地位尊崇。进入江户时代,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建立,而其基础就是儒教精神。正如孔子所说,每个人都要做与身份相符的事情。如果行为超越了自己的身份,不仅会导致国破家...
查看全文 >
“一种中国人久已忘去的茶道,他们正弄得津津有味。那是佛教上来的玩意,表现一种欣赏小东西的沉思哲学。这种茶道的仪节是非常繁重;日本人生活里充满了这种类似的无聊。”(文摘《战时旬刊》第108期)我国是产茶最早的国家,茗饮的习惯也是已有一千余年。日本的茶种是从我国输往过去的,我国其实并没有所谓茶道一说,而茶一到了日本,却有茶道了。我们只有把茶作为一种艺术的享受,却不知道从茶里可以得“道”。我国说茶之功用...
查看全文 >
日本茶道分为抹茶道、煎茶道两种,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最终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可以学习茶礼,陶冶性情,也能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日本茶道的起源:日本地处岛国,没有大面积的平原,以及气吞万里的河山。在山区这种自然环境里,正是茶道修行好场所,茶道是道家思想的媒介,追求天人合一、清静无为,正好与日本地理环境相契合,这也是茶道的灵魂。...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