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接近太湖,千山万壑,风景瑰丽,更兼有“善卷”、“张公”、“灵谷”三洞之胜,吸引着很多海内外游客。不少景仰而来的旅游者,在博览了宜兴的山清水秀、洞天奇景之后,都忘不了沏上一杯“阳羡茶”来品味一番。泡出来的茶汤清色浓,味香而甜,可谓茶中佳品。宜兴产茶前史长远,古时就称之为“阳羡贡茶”、“毗陵茶”、“阳羡紫笋”和“晋陵紫笋”。早在三国孙吴年代,就名弛江南,其时称为“国山茶”。“国山”,即今之离墨山...
查看全文 >
今年的清明有点不寻常——国香茶城邀请各届爱茶宾客,于4月7日开启首届清明茶会,奉上今春头杯鲜。“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阳羡茶为5款品鲜春茶的头一款。阳羡贡茶阳羡茶产于江苏宜兴,历史悠久,自古享有盛名,不仅深受皇亲国戚的偏爱,而且得到文人雅士的喜欢。“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宜兴古称“阳羡”,阳羡茶始于东汉,盛于唐朝,成熟于宋、明、清;经茶圣陆羽推广,阳羡茶被定位贡茶,每年采制三...
查看全文 >
续前文,前面讲到了窑的种类,今天来讲讲宜兴烧窑历史的发展。中国的柴烧有几千年了,宜兴的紫砂柴烧至少也有几百年历史了。换句话说,几百年来,宜兴紫砂制品的烧窑都是以柴烧为主,并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50年代末,在龙窑尾部开膛改用块煤加热。60年代末开始,宜兴窑炉改造成燧道窑,放弃了原来的龙窑生产。由于燧道窑节能,比原来龙窑烧成成本降低30%以上,故宜兴的几十条龙窑自那时起开始全面熄火。70年代中期,燃...
查看全文 >
爱茶人必提陆羽《茶经》,而爱紫砂壶者必读《阳羡茗壶系》。如同《茶经》是世上第一部茶叶专著,《阳羡茗壶系》就是世上第一部研究紫砂壶的名著。《阳羡茗壶系》作者周高起(?~1645),江阴(今属江苏)人,字伯高,生活于明朝万历、天启、崇祯和清朝顺治时期。周高起因为此书奠定了紫砂壶研究专家的历史地位。因书中记有沈君用“甲申四月夭”,即1644年,这是现在可知的成书时间的上限。▲《阳羡茗壶系》书影据康熙《江...
查看全文 >
『莲子』 /紫泥/240cc/范婵/宜兴原矿紫砂茶壶阳羡壶谚云:“三脚石瓢四脚炉,丰为莲子扁为鼓”。莲子壶,明代问世。现在广义的莲子源于明朝崇祯年间的“莲子罐”,当时莲子的造型是直口垂肩圈足,鼓腹长圆身,附盖者盖面略鼓,整体造型似一颗莲子。莲子器型,一圆叠一圆,从小到大,一而再再而三,表现中国传统寓意的『莲生贵子』。老一辈的习俗,喜欢用谐音来讨吉利。...
查看全文 >
盛夏小暑,我们一班人约喝“绿岛”,走进了“无边茶院”。我伫立在夕阳挥洒的江边,眺望着那无边的被风吹动的滚滚“茶香”绿浪,思绪从现实穿越到了过往,又从过往穿越了回来。觉得突然从脑海深处涌来了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在不断地回放…… 资水波光潋滟,“无边茶院”主人的“煦风柔语”般地轻拂着我们,以茶黄素为底色的“封面上镶嵌着金光闪烁的“商号”,门前岸柳如丝,人流如织,“直来直去...
查看全文 >
茶叶在封建社会里是一种极其珍贵的产物,被权贵赋予一种尊贵与特权的象征意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饮茶是上流社会的贵族们才能享受的一种生活方式。直到唐代的末期,随着丹药的衰落和植物类药物的兴起,茶才渐渐地向民间流传。当然,一般的平民百姓能喝得起的还是品质低一些的寻常品种,那些高价格的上等货仍是贵族们专享。茶既如此尊贵,朝廷对它自然也就格外重视,甚至专门设立了一些掌茶叶的官署,这其中,贡茶院当属最早的御茶...
查看全文 >
宜兴红茶简介宜兴红茶,产自江苏宜兴,产区主要在宜兴茗岭乡,宜兴旧时被称为阳羡,因此宜兴红茶也被称之为阳羡茶。其中,宜兴红茶又包括竹海金茗、野山红等。宜兴是中国最古老的古茶区之一,历史悠久,广受历代文人墨客所称颂、皇宫贵族所赏识,被列为贡茶,与杭州龙井和苏州碧螺春齐名。唐代诗人卢仝在品尝阳羡茶后发出感慨“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宜兴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风明,雨量充足,适合茶树的生长。...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