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茶艺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
查看全文 >
中国人喝茶已有几千年历史,作为生活中的常见饮品,茶味清新淡雅,既能解渴又能养生,是很多人的挚爱。虽然大家都爱喝,但不一定人人都会在正确的时间和季节品茶。可以说,喝不好,不但起不到保健作用,还可能导致胃寒腹泻、失眠等不良影响。 冬季寒冷,适合饮用温性茶,黑茶便是其中一种,尤其是近年来热炒的古树茶概念,受到很多消费者的热捧,当然价格也是水涨船高,在2014年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千年古...
查看全文 >
用心观察的朋友会发现,喝茶的人有一个规律:大部分人,年龄越大,喝的茶就越浓。这是为什么呢? 真相一:你的味觉变了美国《生活科学》网站报道,味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成长过程中,味蕾数量会不断减少。婴儿有10000个味蕾,成人则只有5000多个,70岁只有婴儿时期的三分之一,80岁则为五分之一。味蕾数量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少,对物质的敏感度也会降低。所以,同样是一杯茶,小...
查看全文 >
前几天一个跟一个许久不见的朋友见面,期间泡了一壶易武的高杆古树茶。朋友一喝、顿时眉头皱起,看着我欲言又止;又喝了几泡茶水才问我说:“你这茶是不是不太正宗啊,好喝是好喝,但没什么苦涩味啊”我心想,得,这又是一个被不苦不涩不成茶坑了的人。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这句话,我倒是常见;在一些无良商家拿来忽悠人的时候。客户买了茶问苦涩味怎么这么重啊,这些商家只是一句话丢过去“不苦不涩不成茶,苦会回甘、涩...
查看全文 >
据当代茶叶专家陈椽等考证,我国茶叶在二世纪时由西南向东南传播,不久武夷山就有茶了。 武夷岩茶最早被人称颂,可追溯到南朝时期(公元479~502年)。而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之于唐朝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孙樵写的《送茶与焦刑部书》(见《崇安县志》第19卷)。 孙樵在赠送武夷岩茶给达官显贵的一封信札中写道:“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
查看全文 >
有的茶一开始喝很顺滑,放了一段时间后口感变差了,再过一段时间喝又好喝了。这与什么物质的转化有关呢?茶汤顺滑与否,取决于茶汤中氨基酸和儿茶素的比例。氨基酸相对较多,儿茶素相对较少的茶汤,就很顺滑,反之就很粗糙。据茶叶在仓储的过程中的变化可分为新茶期、尴尬期、上升期、巅峰期、衰退期五个阶段。 1新茶期 正常工艺下的新制晒青毛茶一般含有较丰富的茶氨酸,可以平衡儿茶素的涩感,新茶阶段茶汤一般比较...
查看全文 >
宋代流行点茶法,点茶所使用的茶具也受到文人重视,宋代凡是涉及茶具的书,一定会夸一遍建盏。 建盏,意指建窑烧制的黑釉茶碗,即建窑黑釉盏,它是黑瓷的代表,产于福建北部的建阳窑,宋代八大名瓷之一,是汉族传统名瓷、宋代皇室御用茶具。 一、建盏特点 “建盏”釉料独特,在烧制过程中能产生不同的筋脉和色彩,因而成品的釉面呈现兔毫状、油滴状或曜变状,温润晶莹,瑰丽悦目,具有典型的中国民族风格和浓...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