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茶德”,简言之,是指饮茶人的道德要求。进一步而言,是将茶艺的外在表现形式上升为一种深层次、高品味的哲学思想范畴,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和道德风尚。 唐代的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将茶德归之于饮茶人的应具有俭朴之美德,不单纯将饮茶看成仅仅是为满足生理需要的饮品。唐末刘贞德在《茶十德》一文中扩展了“茶德”的内容:“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
查看全文 >
“越陈越香”,普洱茶的灵魂所在!我们常说,遇到好的茶,要买一点,喝一点,存一点。“存”的基础,就是建立在“越陈越香”的特征上!古树普洱,其数量稀少,品质上乘,作为高端市场的大势,是一种进步。然而,作为近几年才兴起并发展的新风向,市面现存的真正古树普洱茶,普遍以新茶、10年以内的茶品为主,超过十年的数量甚少。因此,对于古树茶的存放价值及转化方向,仍处于等待时间检验的状态!“老茶,喝的是什么”...
查看全文 >
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民俗。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为礼品与贡品。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茶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唐代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中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唐代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当今社会,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
查看全文 >
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在喝茶时有些人会将杯中喝剩的叶底一同吃进口中,咀嚼吞食。也许你会很惊异:喝茶连茶叶渣都不放过,有这节省的必要吗?其实,喝茶吃茶渣的行为并不奇特,很多人都坚持这种健康的习惯和方式。 吃茶,即喝茶。在华东一带盛产品质好的茶叶,所以华东地区的人们喝茶时,不小心把茶叶喝到嘴里,是不会吐出来的,而是把茶叶嚼碎,吞入腹中。吃茶即喝茶一义由此而来。在婚俗中,“吃茶”意味着许婚,即旧时...
查看全文 >
小时,家中的橱柜上搁着一个铁罐,这是爷爷的宝贝。常见爷爷从罐中抓出一把“干草叶”放进杯子,注入开水,盖上盖子。稍顷,爷爷便捧着杯子慢慢地呷,嘴里咝咝连声,极惬意的模样!我好奇,偷着喝了一回,哇,呸,方入口就忙不迭吐了出来! 稍大,我明白了“干草叶”其实就是“茶叶”,据说还是咱中国的宝贝,但这又苦又涩的“干草水”对我这小孩儿实在是毫无吸引力,我乐衷的是捏着五分钱去街口买绿色玻璃瓶子的汽水,甜...
查看全文 >
闲来浏览《庄子》,读到“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令我感悟。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志同道合的君子,交情应似水一样淡。 以茶会友是中国传统的饮茶习俗,历史上留下了诸多以茶交友的佳话。唐代颜真卿、陆士修、张荐、李鄂、崔万、清昼等,月夜啜茶,挚友抒怀,留下《五言联句》:“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士修)。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 (荐)。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鄂)。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
查看全文 >
“酒壮英雄胆,茶助文人思”,茶能触发文人创作激情,提高创作效果。但是,茶与书法的联系,更本质的是在于两者有着共同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艺术特性,两者以不同的形式,表现了共同的民族文化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将两者永远地联结了起来。 中国书法艺术,讲究的是在简单的线条中求得丰富的思想内涵,就象茶与水那样在简明的色调对比中求得五彩缤纷的效果。它不求外表的俏丽,而注重内在的生命感,从朴实中表现出韵...
查看全文 >
我们都知道喝茶有减肥的效果,但喝茶要喝对才能达到减肥的目的。那么怎么喝茶才能减肥呢?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第一:喝足量的茶才有减肥效果 如果是想要喝茶减肥,那么只是喝一点点茶是没有效果的。要茶叶起到减肥的效果,就要茶叶中的活性成分发挥作用,而活性成分要到一定的剂量才会发挥作用,所以说喝茶减肥也要注意够分量。 第二:喝茶减肥并非一劳永逸 喝茶虽然能...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