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叶店上班要具备什么

来源:原创 时间:2022-10-31

茶有茶道,器亦当有其道。器、道相宜,方能相得益彰。嗜茶者,爱品茗,好茶道,也极重茶器,无意或有意中体现和完成了茶器道与实用并重之目的。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在众多的碗、盏、壶、杯之中,鲁迅先生为什么单单赞赏盖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中国的茶具据《茶经》“四之器”载,有二十五种,一般可... 查看全文 >

茶与器的完美结合(茶与月饼的完美结合)

专题目录

01.品茶,问茶,似茶,非茶

往事如茶,越久越浓,往事如花,越开越艳,转眼数载已成云烟。回想往事或可说是在品往事时,觉得它更像在品茶,人生淡淡,茶水清清,品茶,品的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的是深思。 渐渐发现,人生是一场修行,边走边悟,且行且珍惜。童年的纯真,少年的懵懂,青年的志在千里,中年的海阔天空,都是人生必经的过程,如茶人生,次第前行。没有人童年未了,已到中年,如果到了,也应该不是什么令人欣喜的... 查看全文 >

02.修身养性,茶道中的佛典与禅语

 “石蕴玉而山晖,水含驻而川媚。”中国茶道得佛教文化的滋养,如石蕴玉,如水含珠。在茶道中佛典和禅语的引用,往往可启悟人的慧性,帮助人们对茶道内涵的理解,并从中得到悟道的无穷乐趣。 一、无 “无”是历史上禅僧常书写的一个字,也是茶室中常挂的墨宝。“无”不是世俗所说的“无”,而是超越了世俗认为的“有”“无”之上的“无”,是佛教的世界观的反映。讲到“无”,不能不提起五祖传道的典故。禅... 查看全文 >

03.养胃茶怎么喝才是最健康(怎么养胃才是最好的)

茶是人们喜欢的饮品,不过医学专家提醒:喝茶需辨清体质,适当饮用,否则极易伤身。 中医认为人的体质有燥热、虚寒之别,而茶叶经过不同的制作工艺也有凉性及温性之分,所以体质各异饮茶也有讲究。燥热体质的人,应喝凉性茶,虚寒体质者,应喝温性茶。 常见的茶叶主要分为绿茶、青茶(如铁观音、大红袍)、红茶、黑茶(如普洱茶)等几大类。这基本上是根据茶叶发酵程度由低至高划分的。一般而言,绿茶和青茶中的铁观音... 查看全文 >

04.人到中年,最奢侈的生活半卷闲书一壶茶

张爱玲说:“中年以后的人常有这种寂寞之感,觉得睁开眼来,全是依靠他的人,而没有一个人是可以依靠的。" 寂寞得无人依靠,强撑着供人依靠,才是人到中年的常态。   人到中年,成熟老道,可生活仍会硌疼你:家人生病你担心,孩子不听话你生气,工作出错你沮丧,没钱了你发愁……   中年若与茶相遇,一缕茶香,一份静好,定能让你撇开身边琐事,绕开眼前芜杂,在烧水、冲茶、举杯、品茗中沉... 查看全文 >

05.普洱茶年代鉴别概论(50年代大红印普洱茶鉴别)

普洱茶是一种神奇的茶品。自从其随着岁月流逝口感会“越陈越香”的特质被发现,就被人们誉为“可以喝的古董”。从此,茶的陈期也就成为茶人心目中“好茶”的标准之一。 但是长久以来,无论消费者还是商家,对于普洱茶年代认定的方法,一直是模糊含混。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历史文献不充足和咨讯不流通。2000年之前,茶人们对于茶的年代辨识,主要是靠观汤色、看叶底、品口感。这就造成的年代认定的主观性、随... 查看全文 >

06.茶者:一个宁静世界

千百年来,茶道、茶文化显示了一种永恒的生命力,虽断犹续,无论中国茶艺、日本茶道、韩国茶礼,无不使接触者感受到她的一种魁力。奥秘何在?在于人们经由茶道获得一份真善美的陶冶。丰富多彩的茶道文化可归结为茶趣、茶德、茶禅。 茶趣即饮茶乐趣,包括物质乐趣和精神乐趣。佳茗、清泉、茶具、良辰、美境。知音,相聚品饮、雅俗共赏。茶趣有雅俗之分,无高下之别。 茶德即茶之功德。陆羽同代人刘贞亮提出的“茶十德”... 查看全文 >

07.中国茶界“泰斗”一一茶人陈国本

几天前,广东一位收藏界大咖侯先生给我发来一些“茶界泰斗”陈国本的资料,从而让我萌发了为陈先生写点东西的感觉。茶界泰斗茶人“陈国本”,1934年9月3日出生于从医的基督徒家庭。他自小生活、就学于村镇。1952年7月8日,广东省普宁县二中学毕业,1960年8月毕业留校,在茶树栽培教研室任教,并长期与陈兴琰教授协同工作。 1964年,陈国本承担“茶树良种引种驯化及品种选育”科研项目。1965年,他配合... 查看全文 >

猜你喜欢

普洱茶正品商城

买普洱茶·上茶窝网!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优惠多多

马上去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