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布朗族饮茶习俗 布朗族吃“得责”生茶、酸茶、烤茶、清竹茶。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裔,是最早的种茶民族之一,千年前的布朗祖先叭岩冷种茶的史事,保留在思茅市澜沧县《奔闷》创世纪地方史和布朗族《祖先歌》中,他把野生茶“得责”经人工栽培后的茶叫做“腊”,为后来的傣族、基诺族、哈尼族伲人、卡多人所借用,均称茶为“腊”。布朗族在今思茅市和西双版纳州均有居住,布朗族饮茶的独有方式包括吃“得责”生...
查看全文 >
托尔斯泰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世界上的事情没有绝对的对错。人也是这样。无论是观望者或是行动者都有他们自身的优势。犹如一杯茶,无论它的价值几何,都有它的可取之处。 有一类人,无论他们与谁相处,总能如鱼得水。这些人,在他们的言谈举止中皆是透着茶香的。他们可能属于观望者,也可能属于行动者。他们的共同点是不抱怨,一往无前。遇到事情,能解决的就去解决,解决不了的就去改变自...
查看全文 >
闻惯了咖啡之香,麻木于星巴克的浓郁甜腻,总是希冀着让新鲜充填自己对周围的好奇,于是,我无可救药地迷恋上了这袅袅升起的一抹清香,在淡淡漂浮的几片碧叶中,享受着古老的茶的拥抱。也难怪,时尚文化经过玩命的翻新后,又返回到古老的预言与图腾。中国悠久的茶文化,相信会伴随着奥运对中国文化声嘶力竭的传播,更快地走入世人的心中。不言而喻,就时尚而言,品茶就是品味。所以今天我也卖弄一番,谈谈“品茶论道”。 ...
查看全文 >
通常,把盏温杯,挑灯夜读的时候,都会有一些记忆和零落的感动。这些记忆和零落的感动一次次出现,一次次欲被记录下来,那必是在不知不觉中,淡静从容间,改变了我的心态,改变了我想问题的方法,继而改变了我某个时间段生活方式的东西。只是,在正式的记录中,却往往忽略了它们,在想要进行总结的时候,更容易想到一些理论或是逻辑。其实我知道,那不是真相,生活的真相是缓慢地发生的,就在那些零落的,不成系统的,却让我们说...
查看全文 >
中国是产茶大国,在应用与传播中,茶文化植根于这片广袤的土地生根发芽。在文化的交流中,传播到世界各地。在与当地文化的碰撞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道文化。其中,就不得不提到日本的茶道文化。 日本重视传统文化,茶道程序复杂,礼法讲究特别多。在茶席设计上,他们讲究茶道、香道、花道和书道的融合。日本茶室以俭约为美,朴素的空间,雅致的物件,新鲜的插花,都使茶室别有一番韵味。日本茶道讲究的是“清、和、静、...
查看全文 >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巴蜀常被称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茶叶文化的形成,与巴蜀地区早期的政治、风俗及茶叶饮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
查看全文 >
午后,吃过略嫌迟些的午饭,照例,我点火煮水,移过茶壶,执起茶匙,从茶叶盒里拣出一款红茶,准备冲茶的当口,我的手突然停了下来。是不是该换一种茶了呢? 说来已然记不明数不清,究竟是何时开始,一脚踏进茶的世界里,继而从此沉迷其中了。 当然,出身茶之国度,自然而然在生活里总是少不了茶。还记得,从很小很小的时候起,老家天气热,每日家里总要沏上一大壶沁凉冰透了的“凉心茶”,搁在客厅茶几上,谁口渴了便...
查看全文 >
大庸毛尖产于湖南大庸市,成品茶外形茁壮圆浑,银毫显露翠绿叶色,有高山区天然的清香,滋味浓郁甘爽,是外形内质兼优的绿茶品种。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下大庸毛尖的发展历史。 大庸毛尖发展历史 早在西晋以前即已生产优质茶,明曾作为贡品。清代仍为贡茶,成“茅坪贡尖”。一九八二年五月,在名茶评审会上,湖南农学院著名的茶叶专家陆松侯教授在观看品尝了大庸茅坪毛尖之后评价说:“茅坪毛尖属毛峰型特优绿茶,条索...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