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入茶,谓菊花茶;菊花入酒,为菊花酒。 饮菊花茶,不由地平添几分温雅、几分秀逸、几分安闲、几分醉意。试想,那一片片融入水中的花茶,或沉或浮,或聚或散,或静或动,无论是清香的花,抑或是新味的茶,都在全力以赴地释放自己,把馨香散发到那个小小的人生天地中。 悠闲的秋日里,撮一朵干菊花轻轻放入茶杯,冲上热腾腾的开水,那干菊花就久旱逢甘露似的,在开水中兴奋地旋转、起舞。一...
查看全文 >
"怎么有点苦?"孩子端着茶杯撇撇了嘴。"茶本就是苦的,"那父亲说。绿色的叶卷饱含酸涩,置于火上慢慢熬煎,这股涩苦气便溢散出来,充满整个茶杯。乍一尝,味蕾便会被一缕淡淡的苦涩包围,但又不至于苦得发颤、发怕,就像飘渺的空气般,逐渐融化于口中的每一个角落。 生活也许本来就不快乐。我们如一群朝梦想的布达拉宫进发的朝圣者,途中自然少不了荆棘。有人为学业,夜夜独自挑灯对案;有人为工作,四方奔波尝尽冷暖...
查看全文 >
品茶须观形、色,闻香,论境。品女人也是如此。 若论姿——白茶中的白毫银针芽针肥壮、形状似针、银装素裹、上下交错;白牡丹绿叶夹银白毫心,叶背垂卷,形似花朵。而女人呢?点脂匀粉,窄袖轻罗,梨花带雨,含笑春风,却总也是“为悦己者容”。 若论色——白毫银针满披白毫、色泽如银、熠熠闪光;白牡丹叶色面绿背白,有“青天白地”之称。叶脉微红,夹于绿叶、白毫之中,故以“红妆素裹”而得名。而为衬托汤色的美丽...
查看全文 >
我手中的几片树叶,是人类用语言所能教导的一切,而真理却如我身后的森林。有了足够的空间让其成長,茶道才能带給我們更多的領悟。沒有語言能教会人们如何与茶相处,人们只能自己每天先花一点时間靜靜地喝茶。茶樹一开始,它是脆嫩的芽包,接受雨露、阳光和养份,就像我們參禅打坐一样。 但之后它会越来越有生命力,它的树荫、树叶和种子为人们所用。如果每天我们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让我们与茶和我们自身交流,我们会很...
查看全文 >
饮茶是人生一乐。从古至今,茶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历史文化和现代保健必需。鲁迅说过:“会喝茶,喝好茶,是一种幸福”。 一杯茶可以穿透人生,让你看到生命素雅的本质。喝茶,讲究的是心境,更多的是一种对茶的玩味与赏析,一种心情,一种景致,似在椰林海边,看天高云淡,听风声涛声,一杯清茶,几个知己,把茶思化为缕缕清香,茶的意趣就出来了。或是“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
查看全文 >
自清朝末期到2000年以前,大陆的普洱茶几乎没有仓储概念。当时仓储的概念更多是由香港传过来,内地的仓储停留在私人存储和企业的仓库摆放上。 随着普洱茶整个产业的发展,人们对普洱茶越陈越香有了认识,仓储才逐渐变得重要起来,并且从私人的收藏发展到企业专门设立存储仓库,最后演变为设立专门存储的茶仓,并由最初的存储功能不断发展到交易、展示、发现潜在价值、传播茶文化等功能。仓储现在已经成为普洱茶流通环...
查看全文 >
在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国度里,很久以来,茶和酒就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侣,以致形成了底蕴深厚的茶文化和酒文化。茶和酒,酒与茶,都保留那么多历史久远的典故或美好的传说,使它们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也许是缘于神农尝百草时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吧!以茶解酒成为人们多少年来不可更改的方法。虽然现代科学证实,以茶解酒完全是错配鸳鸯,但人们还是不改初衷,酒和茶便因此而形影不离了。餐桌上不能缺少酒,更不能...
查看全文 >
我们常说“茶道”,那么茶中究竟蕴含什么“道”呢? 一、尊人之道 中国茶道中,尊人的思想在表现形式上常见于对茶具的命名以及对茶的认识上。茶人们习惯于把有托盘的盖杯称为“三才杯”。杯托为“地”、杯盖为“天”,杯子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如果连杯子、托盘、杯盖一同端起来品茗,这种拿杯手法称为“三才合一”。 二、贵生之道 道教贵生、养生、乐生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茶道特别注重“茶之功...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