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无所不容的,天地之间,包容万物。可两人成友,多人成饮,畅所欲言;茶,是静谧安逸的,闻香悟道,独立沉思。一生中,七碗茶,每一碗都不能少...一碗保持激情随着年龄的增大,激情会慢慢消退。对生活失去了热情,就像一只漏了气的皮球。没有充足的气体,如何能弹跳出更长远的未来。需要有一种保持沸腾的状态,时刻保持对事情的热情。一碗留给知己人总需要一两个知己,不管你有没有钱,朋友就是最大的财富。没有朋友的人是...
查看全文 >
休宁,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居皖连浙通赣,是三省要冲之地,属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地处黄山脚下新安江畔,域内地形呈“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是著名的茶乡旅游胜地、中国有机茶之乡,更兼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正所谓:水墨江南画境,诗茶相和休宁。休宁建县久矣,始于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而休宁县产茶历史,亦有1200余年的漫长岁月,千余年来,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种茶制茶,把生于山水间的灵秀...
查看全文 >
一碗招待好友人总需要一两个知己,不管你有没有钱,朋友就是最大的财。当你落难时,能拿出200的是邻居,能拿出5000的是知己,能拿出20000的不见得是亲戚。你认识的人很多,真正能帮你的又有几个?别说你认识多少人,就看你有困难时还有多少人认识你,天天在一起吃吃喝喝的,有事真不一定会帮你。朋友,只要质量,不要数量。第一碗茶献给在生命中帮助过自己的朋友!一碗清洗自己的心灵在这个世界上,浮躁的人越来趟多。...
查看全文 >
七碗茶(节选)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 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品饮新茶意境美妙,卢仝的《七碗茶》广为传颂。然一直好奇《七碗茶诗》里,这第六碗通仙灵是何意?这第七碗又为何喝不得?而自己却每次都能喝很多呢?直到近日,换了种方式试茶:一次性将茶冲泡而出,每...
查看全文 >
唐诗人卢仝(公元—835),自号玉川子,范阳(今北京大兴)人。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他写的《七碗茶诗》(全名为《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是一首著名的咏茶七言古诗,被世人称为茶之千古绝唱。诗中反映封建帝王为了个人奢欲,当春惊蛰节时,驱使茶农入山采摘至精至好的阳羡名茶的情景;另一方面反映了诗人紧闭柴门,独自品茶的无限情趣。历代诗人的咏茶诗很多,...
查看全文 >
茶歌日高丈五睡正浓,将军扣门惊周公。口传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首(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蓓蕾(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
查看全文 >
读诗札记“七碗”长歌为谁吟在茶的品饮诗中,唐代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俗称“七碗茶诗”),其生命力堪称强大,对后来的茶文化产生了持续的影响。卢仝(约 795-835),自号玉川子,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家甚贫,惟图书堆积”,好读书而又不愿为仕,隐居少室山。他的诗文风格颇近韩愈,也深得韩愈赏识。韩愈的文风“发言真率,无所畏避”,也就是敢于讲真话。 卢仝的诗作深受韩愈的影响,不乏讥讽权贵宫禁之...
查看全文 >
唐代诗人卢仝有一篇非常著名的诗篇《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有一段文字十分传神地描写了品茶时由第一碗茶至第七碗茶层次递进的品饮感受与境界,世人称其为《七碗茶诗》——“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在卢仝的笔下,七碗茶所映射的是品茶的七重境界,更是人生的七重境界。第一重,喉...
查看全文 >
很多人都知道“茶圣”陆羽,他是中国茶道奠基人,著有茶学专著《茶经》。而在那个年代,还有一人可与陆羽相提并论,他就是卢仝(tóng),唐代诗人,著有《茶谱》一书,被称为“茶仙”。下面来讲一讲他的一首诗,《七碗茶诗》也叫《七碗茶歌》。《七碗茶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一碗喉吻润:...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