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法门寺?
皇家寺庙——周魏以前称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时改称“成实道场”,唐高祖时改名“法门寺”。
佛教圣地——安置了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
世界第九大奇迹——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迄今所见最大的塔下地宫——法门寺地宫其出土了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铜浮屠、八重宝函、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等佛教至高宝物,法门寺珍宝馆拥有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的两千多件大唐国宝重器,为世界寺庙之最。
上面都是法门寺值得骄傲的资本。但作为一位陕西茶人,最值得我骄傲的就是法门寺发现了见证唐代茶文化的茶具。
通过这些茶具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唐朝茶文化的繁荣,了解到唐朝天子吃茶喝茶习性,以及唐代茶具发展情况,填补了陆羽《茶经》不载唐宫茶具的空白。
唐代茶文化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第一座高峰。
茶圣陆羽的《茶经》
世界第一部茶书,构筑了一个体系相对完备的茶文化体系,极大地推动了茶饮风习的普及和饮茶艺术化过程。
陆羽在《茶经•六之饮》中将唐代的煮茶技艺总结为:“一曰造(茶叶采造),二曰别(鉴别),三曰器(茶具),四曰火(用火),五曰水(用水),六曰炙(炙茶),七曰末(碾末),八曰煮(煮茶),九曰饮(饮用)”九个方面。
制茶工艺:采摘——蒸熟——用模具制成茶团或茶饼——烘干。
煮茶流程:再次烘烤茶团或茶饼——用茶碾将茶叶碾成细末——过筛——备水——煎煮(一沸、二沸、三沸)——加盐、花椒、姜、桔皮、薄荷等调味料——分茶。
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初沸,则水合量调之以盐味,谓弃其啜余。无乃[卤臽][卤监]而钟其一味乎?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筴环激汤心,则量末当中心而下。有顷,势若奔涛溅沫,以所出水止之,而育其华也。
唐僖宗与法门寺的茶具
唐僖宗李儇(862年6月8日―888年4月20日),初名李俨,唐朝第十八位皇帝(武则天除外),873年至888年在位,在位13年。
说实话,应该很少有人听说过他的大名,但法门寺出土的茶具却与其紧密相关。
法门寺出土的茶具就是咸通十五年正月初四日,僖宗下诏送还佛骨时供奉的,因为在银则、长柄勺、茶罗子上都还刻画有“五哥”两字。
“五哥”乃是唐朝唐僖宗李儇小时候的爱称,表明此物是僖宗皇帝供奉的。从侧面表明李儇好茶。
《物帐碑》中有记载:"茶槽子、碾子、茶罗子、匙子一副七事,共八十两。”
法门寺出图的唐代茶具
1988年在法门寺被发现,制成于咸通九年到十二年,为僖宗皇帝御用的真品,是迄今世界上发现最早、最完善、最精致的茶具文物。
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下他们的风采。
金银丝结条笼子
高15厘米,全重335克。
作用:烘烤茶饼后趁热装入纸袋,作为贮器,暂存于此。
鎏金飞鸿球路纹银笼子
通高17.8厘米,口径16厘米,腹深10.2厘米。
作用:烘烤茶饼用器。
唐壶门高圈足座银风炉
通高为56.0厘米,盖高31.3厘米,口径17.7厘米,炉身高25.2厘米,全重3920克。
作用:烧水。
唐系链银火筋
通长27.6厘米,上端径0.6厘米,下端径0.3厘米,链长10.3厘米,全重765.0克。
作用:煎茶时生火挟炭的器具
唐鎏金壶门座茶碾
槽子通高7厘米,最宽处5.6厘米,长22.7厘米。
碾子轴长21.6厘米,碾轮边尖,轮径8.9厘米。
作用:碾碎茶叶。
鎏金仙人驾鹤纹壶门座银茶罗
罗框长11厘米,宽7.4厘米,高3.1厘米。罗屉长12.7厘米,宽7.5厘米,高2厘米。
作用:筛茶。
鎏金银龟
作用:存放茶粉。
伎乐纹调达子
作用:供调茶、饮茶时使用
三足盐台
三足盐台由盖、台盘和三足架组成,通体高25.0厘米。
作用:古人煎茶调味时存放盐、胡椒等佐料的用器。
秘色瓷茶碗
作用:品饮。
唐鎏金飞鸿纹银匙
作用:搅拌均匀茶汤。
今天关于法门寺出土的茶具内容,就分享到这里。
百闻不如一见,期待大家来法门寺领略唐代茶文化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