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梅的苏州,又将开始迎来“蒸笼模式”,如何消暑成了这个时候苏州人迫在眉睫的问题。也许是24℃的空调房,也许是冰箱里冒着冷气的冰淇淋,也许是……
不过想想,在没有空调、冰箱的年代,人们都是怎么消暑的呢?
01.
乘风凉
沈复的《浮生六记》里就记录了夏日乘风凉的情景:“月印池中,虫声四起,设竹榻于篱下。老妪报酒温饭熟,遂就月光对酌,微醺而饭。浴罢,则凉鞋蕉扇,或坐或卧,听邻老谈因果报应事。三鼓归卧,周体清凉。”
现在看来,这段描写可不就是以前苏州人的纳凉日常?
太阳还没完全落山,家里大人就会吊来井水,往石台阶、天井里、青石路上浇去,除掉暑气准备乘风凉。
不消一会儿,各家的藤靠椅、竹靠背、长搁板就会纷纷出台。有的还搬出一张小台子,就在门口巷边吃夜饭。
乘风凉自然少不了邻里侃天侃地的情形,一般主讲人都是男人,女人多为听众,从传奇神话到天文地理再到家长里短,时不时引来争执和哄笑。
要说和乘风凉最配的,还是那一把家家都有的老蒲扇。
那时候的扇子只要一块多一把,既可以扇风降温又能驱赶蚊虫,可以说是人手一把的消暑神器了。无风时的小巷,基本人人都摇着蒲扇,一边扇风,一边不时地在身上、腿上“扑啪、噼啪”驱赶蚊虫。
02.
井水浸西瓜
井水西瓜则是苏州人消夏方式中最经典的一种,井水的好处在于天越热,水越寒气逼人,在没有冰箱的年代真如天然冰窖。
有时井水的温度要比外面的温度低上十几度,老苏州们都喜欢在井里冰点消暑的水果,其中最受喜爱的自然是井水西瓜了。
酷热夏日里,大人去买小菜,总会带回来一两只西瓜。家里孩子拿出网兜和绳子,把西瓜吊到井里去冰镇。午觉睡醒之后,才从水井里把西瓜拎起来。
这时候的西瓜,从皮到瓤都浸透了井水天然的凉气,混着瓜果的清爽味,一家人饱啖一顿,暑气全消了。
03.
老冰棒
“啊吃棒冰啊——赤豆格棒冰”那个提着木箱叫卖的声音,至今都萦绕在老苏州人的耳边。
每到夏天,卖棒冰的生意人就会沿着大街小巷兜售棒冰,一般是背着一只三夹板木箱,也有的拎着一只敞口式的保温瓶,后来变成推一辆小车,走街串巷,一路叫卖。
从开始的几分钱涨到后来的几毛钱,小伙伴们的零花钱就这样嗖嗖地没了。不过酷暑里咬上一口凉嗖嗖的棒冰,甜滋滋的,消暑解馋,心里自然是乐开了花。
04.
酸梅汤
以前夏季,苏州人消暑除了西瓜、棒冰之外,最热衷于喝酸梅汤。
酸梅汤醇香质纯,以冰镇之,又甜又酸,沁人心脾,其味能挂喉不去,自古就是苏州的消暑佳味。清赵翼有诗云:“园丁种树岂因花,为卖酸浆冰齿牙。”说的正是苏州的酸梅汤。
在夏日炎炎的天气,饮一口冰凉的酸梅汤,入口酸溜溜、甜咪咪的,独有的酸甜香气直达心底,细品其中滋味,回甘醇香,足以淡化夏日的一切烦恼。
05.
青蒿茶
大暑节气前,苏州进入“三伏天”,这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而老苏州有冲泡青蒿茶喝的习惯。农历六月酷暑季节,青蒿茶芳香而散,善解暑热。
旧时,苏州人家中大多会备一只搪瓷钵头,清早起来,烧开水,在钵头里放上一两把青蒿,泡一钵头的青蒿茶。青蒿是一种天然植物,有心的人家早早就托人从乡下带来,或者去药材店觅得来。
泡出的青蒿茶颜色像红茶,有一种野草香,喝在嘴里虽有些微微的苦,但却十分爽口。青蒿茶还特别耐冲泡,一缸茶泡到傍晚时,家人有时还会舀点茶水冲泡在饭中,搭点萝卜干,就是一顿简单又清爽的晚饭。
在那个冰箱空调还没有普及的年代,夏日的夜晚,褪去了白天的炎热,一丝凉风,一把蒲扇,满天星斗,泡过井水的西瓜,冰凉甜蜜。原来小时候的夏夜,没有空调也很快乐。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