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色釉瓷,还有一类是彩绘瓷。
单色釉瓷它又可以分为素瓷和色釉瓷两个小类,素瓷是在通风的状态下烧制而成,由于釉中所含氧化铁的含量不同,而导致不同的釉色出现,色釉瓷则是在密闭无氧的状态下烧制出来的,因为金属含量不同,结合烧制温度的变化,会呈现出不同的釉色来,有时候我们遇到一些茶器具,也分不清它是素瓷,还是色釉瓷,不了解他具体烧制的环境是怎样的,那这种情况下,可以通通的把他们视为是色釉瓷。
除了常见的白釉,黑釉,青釉瓷以外,我们还通常能看到一些红釉瓷黄釉瓷蓝釉瓷,那这些颜色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这就涉及到了釉料中采用哪种物质来做成色剂的问题,成色剂也叫着色剂,它是使物体呈现颜色的物质,通常为含有金属化合物的天然矿物,和经过人工提纯的化工原料。
比如像含有金属化合物的黄土,红土,锗石,土矿等天然的着色矿物,或者是铜,铁,铬,锰等金属的氧化物。像我们出图的新石器时期彩陶上的红彩和黑彩,就主要是以铁和锰为着色剂,只是含量不同,中国传统瓷器的高温釉,低温釉,釉上彩,釉下彩,都是以铁,铜,辜,锰这四种元素为主要着色剂的。
17世纪以后,加入了金,锑,砷,还有本世纪初,加入了个钛,铌。这些金属元素,都先后的应用在了陶瓷釉彩中,成为了着色剂。
瓷器最后所呈现的颜色是和一系列的工业条件密切相关的,包括着色剂的含量及其在釉料中的浓度分布,还有釉料的配方,施釉的方法,釉层的厚度,以及窑内升降温的速度,还有火的温度等等,都决定了它最后的颜色是瑰丽还是暗淡等等。
先来介绍下红瓷,它是在唐代就出现了铜红,到了宋代出现了钧红,明清时期出现了狼红,继红,胭脂红,到2005年前后,湖南的醴陵窑以1450度的高温,烧制出了艳丽的中国红,就彻底的完善了红瓷这一最难烧制的色系。
历朝历代,为了烧出红瓷来,消耗了大量的珊瑚,玛瑙,玉石,包括黄金都在所不惜,因为这毕竟是代表中国的颜色,当下市场上,随着红茶,黑茶,重烘焙茶等品种的兴起,有相当多的茶汤,颜色发红的,红瓷因为可以增益茶汤颜色的优势,再加上婚庆,喜庆活动中很多场合都会用到,所以愈发的普及多见了。
黄瓷又称为宫廷瓷,有着浓重的皇家寓意,神秘又彰显华贵,那纯净的明黄色,是在明代的永乐时期才形成的。它的烧制难度近似于红瓷,他们还有个相同的地方,就是当窑温超过800度的时候,釉色会很容易分解掉,所以需要非常高超的工艺和独特的配方才能做出来,也因此这两种色的瓷器也是市场上相对少见的品类。
从市场的销售情况来看,喜爱红瓷茶器具的多为时尚女子,喜爱黄瓷茶具的则多为社会上的高层,或者年长者,再有就是做梦当皇上的,或者是宫斗片看多了的人。
蓝瓷,大体上可以分成,近黑色的唐三彩蓝,凝重的霁蓝,高贵的法蓝,釉下青花,釉上蓝彩这么几种,蓝瓷的成色剂是钴,但是因为经常会伴有铁和锰元素,难以做到纯净,所以烧制中,经常会形成不同程度的蓝杂色。蓝色是智慧和安静的,所以一般有这种特点的人都会喜欢蓝瓷。
孔雀蓝是瓷器釉色之一,“孔雀蓝釉”又称“法蓝”,由瓷器釉色得名,孔雀蓝瓷器是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烧制后呈现亮蓝色调的低温彩釉。
再说说彩绘瓷,这个品类,是更加的多种多样,一般是通过绘画和色彩的搭配,极大的升华了茶器具的美学艺术性,彩绘瓷,是由青花瓷开始的,就是在釉上或者釉下,开始出现纹饰图案,之后又分别出现了斗彩,五彩,粉彩,古铜彩,金彩等等,有些还加入了矿物金属材料,使得更加的光彩夺目,绚烂华美。
这个青花是多为釉下彩,而斗彩呢,主要是釉下青花描边儿,1300度烧制成后,在釉上填涂其他色彩,再用800度的火温固化色彩,所以它又称为填彩,我们熟知的最典型的就是大明成化鸡缸杯。
五彩不是指的釉面上非得绘画五种颜色,一般三种以上不同颜色的交汇就可以称之为五彩了,五彩除了醴陵窑之外,一般多为釉上彩,只有它们喜欢烧釉下五彩。
如果在五彩的外面再施一层玻璃釉,那就成了粉彩,所以粉彩不是指的粉颜色,一般指的是在五彩的基础上,加强了粉化柔化效果产生的新品类,所以粉彩看上去那些颜色都柔柔的,很温馨不刺目。
粉彩牡丹纹盘口瓶,清雍正,故宫博物院藏
古铜彩,是清代乾隆年间,为了仿制古代青铜器的那个表面效果,所创造出来的一种工艺,它展现出的是一种斑驳沧桑的美。
金彩则是采用黄金色的釉上彩作为装饰的一种制作手法,其实宋代就已经有了,出现的很早。
从卫生安全的角度来看,这个釉下彩工艺的茶器具是更适合频繁使用的,它不容易磨损图案,现在还有釉中彩工艺的茶器,也符合这个考虑,那釉上彩的茶器具要尽量少用。
喜欢本文的朋友欢迎关注和点赞,欢迎收藏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