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江第一湾溯金沙江北上100公里,便是隋朝铁索桥遗址所在地塔盏村。塔盏是纳西语,汉语叫“塔城”,《大元一统志》中写作“ 塔扎”。这里以盛产柿子和出美女而著称,纳西语有“命给塔盏橘”,意思是“
塔盏村自然风光优美,四面青山挺拔入云,滚滚金沙江从北面的峭壁两头奔涌而来,从村前流过。江面狭隘,水深流急。村后的大山上有一个险要的关口,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塔城关,是边疆通往藏区的独一也是最初一道关口。
维西达摩祖师洞
站在塔城打开,可一眼观四县:举目北望,金沙江像一条银色飘带,从云岭丛山中奔泻而来,两岸迪庆州中甸、维西、德钦三县村落和路途分布在群山之间,著名的维西达摩祖师洞和达摩大山就在眼前;向南远眺,可随金沙江水,看见迪庆州中甸县、丽江市玉龙县的村庄和田园。
塔城关是历代兵家抢夺之地。
史万岁
隋代著名将军史万岁远征云南,曾在塔盏村前约二公里处的金沙江上建过铁索桥,至今还有拴固铁链的巨石、人工凿打的洞孔和拾级而上的石阶。
听说铁索桥毁于唐贞元十年(794 年)。那时,吐蕃权力绝后弱小,降服了西藏境内的各民族,并举兵南侵,占领了川东北的西昌等地,其权力扩展到滇东南的丽江、大理,在塔盏村建铁桥城,设立神川都督府,管理今四川盐源、盐边、木里和云南丽江、迪庆、鹤庆、剑川等十二个县。
唐天宝十一年(752年),南诏王阁罗风结合吐蕃,大败唐军于洱海边。
42年后的唐贞元十年,南诏王异弁寻(阁罗凤的孙子)又结合唐王朝对吐蕃宣战,在神川激战。吐蕃溃退后,异弁寻斩断铁索桥。南诏国在铁桥城设铁桥节度,管辖范围大致与神川都督府相反。
到宋代,大理国对铁桥一带控制不力。而吐蕃自唐来当前,虽经几百年外部纷争,终未构成一致力气,有力南下。
此时,一度受减弱的铁桥一带的纳西族又弱小起来。
宋朝末年,忽必烈率军南征大理国,其西路军在兀良合台大将带领下从铁桥一带渡江占领了纳西族寓居的金沙江西岸,设巨津州(今巨甸爲首府)。
兀良合台
明朝初年,明太祖派三十万大军征云南,丽江坝纳西族领袖阿得率众归附,明朝设丽江府,封木氏爲世袭土知府。但巨津州纳西族领袖土官阿奴聪不服明朝管治,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起兵叛变,被明朝与丽江木氏土司军队严酷反抗,阿奴聪被处决。
木氏土司从丽江坝区征派了大批纳西族,寓居到神州铁桥上下的金沙江沿线,取代了从秦汉时期便在这里拓荒拓土的土著纳西族。
从明朝开端,丽江木氏土司与康藏统治者之间的屡次争战,就在塔城关停止;清朝初年,驻滇清军和木氏土司军队由此进藏停息扰乱西藏的蒙古奴隶主武装。在塔城打开,至今还无数里长的小长城和古碉堡战壕。
雄奇险峻的塔城关,铭刻着多少汹涌澎湃的历史。
而今,历史风云已云消雾散,雄关漫道已古迹斑斑。江流怒吼,立竿见影,青山照旧,沧海沧海,令人顿生怀古幽思。
像星宿一样美丽的女子长在塔盏”。
事先,自秦汉以来就寓居在这一带的纳西族已构成较大权力。南诏国爲减弱这股对本人有要挟的权力,逼迫一局部纳西人搬到滇池一带寓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