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认真写这篇:好好喝茶。
看着简单,不好写。要么写成喊口号了,要么写成广告了。
8月初的一个晚上,11点左右,很闷热,路过一个小杂货,买了一瓶蜜蜂柚子茶。
喝了三五口,就感觉胸口明显疼。喝了几杯开水才好,然后就赶紧休息了。
我对这个饮料倒没意见,这几年也喝过好几次。这个应该已经算饮料中的低热量的。
首先想的是,自己的身体真的不像以前那么好了。
然后是,这蜜蜂柚子茶配方是不是感觉比以前糖份更多了?
20多岁的时候,还在药店上班,很喜欢吃一家的快餐,吃个一滴油都没放过。后面回想起来,那肯定是吃了不少的纯料地沟料。
还好,年轻真好!
多年前,就想写这个文章,那年常见一些青年明星吸毒被抓。
我们理解年轻时的无聊好奇,也理解富二代们的高消费,也知道这社会有些人也想通过这种方式将人拉下水。
但总感觉当年生活富贵得没有自我了。
当时自己想将喝茶这个事,只定位成,喝茶应该更不惹事一些。
这是无奈,是妥协。
虽然我认为喝清茶确实更好一些,但,这是个用身体亲自体会过才能理解的事情。
就像我以前吃纯料地沟油都没事,但现在糖份一多就感觉不行了。
但,你用过来人说给别人,那也没用。
没有感同身受,别乱给人意见。因为免费的意见是无效的。
话说,修行就是吃饭时吃饭,喝茶时喝茶,睡觉时睡觉。
谈何容易啊!
国人吃饭的主食好像基本没改变,肉食产品多了起来?
人工和铺面成本这么高的现在,肉食才是更高利润点。
去年,我总在想猪肉涨价应该是供求关系不平衡引起的。
但这几个月突然也想得更明白一些。
猪网,根本上来说,是我们自己将价格吃上去的。肉食的消费占比越来越大,素茶的比例越来越小。你我都有责任。
城市里,只有肉食店才能将铺面和人工维持住。
我记得,前几年还有些有点影响力的人,写了一些主张素食的文章,这几年,见得很少了。
因为我们能理解名人现在也很怕被贴上一些网络标签。
所以,国家提倡不浪费是永远不过时的。
上面说的是吃的,
喝茶的内容则更加复杂起来。
现代,多了个“茶饮”这个词出来,
现代茶饮店在快速生长,和糖份一结合,是让人上瘾的一种液体。
选择太多,等于没有选择。
咖啡可乐,不叫茶,但占了喝这个类目饮品类目的心智,已分流出了一些新的人群。
现在很多饮料也叫茶:凉茶,奶茶,速溶茶、冰茶、液体茶,当然,还有各类袋泡茶。
因为费时费力,利润低,卖点少,目标顾客少。
在城市繁华地段上没有一家卖清茶的,很多茶店无法生存,因为,这一类产品不是冲动购买的产品。
这类店让人越喝越清醒,赚不到钱。
想像一下,在繁华闹市中,用三个小时,招待两位客人,然后只卖了两斤茶是什么感觉。还不如,快速的卖些冲动性消费的小东西省事。
还好:在咖啡品类的崛起之路上,茶,这个来自古老东方的第一饮料,正是咖啡遇到的第一个品类对手。
虽然,这不是最终的结果,但我也确定和相信在中国,清茶品类会大过咖啡品类。
古人没有多余的饮料:除了有钱人家用粮食做的酒,其它的也确实只有茶了。
粗茶淡饭,是简洁,也是无奈吧。嫩茶进了宫廷,粗茶走在茶马古道,边疆或是百姓家。
古人的茶和现代人的茶是如此的不同,只好加上一个“清”字,古人应该只会说喝酒或喝茶吧。
喝懂一杯清茶的时候,确实我们都已不年轻。
一杯清茶,心素如简,人淡如茶。我竟然也想写写这样有些老年化的句子了。
清茶,国人的曾经最重要的饮料,我是相信会慢慢回归的,虽然占比也不会像以前那么大。
其实,应该更自信一些。国人的身体健康还是适合清茶类。
不说心灵了,只从健康方向来说,还是要好好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