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知否》已经播完了,我也是追着看完的,能看出剧中的服道化非常用心,各花入各眼,我爱茶自无法忽视剧中精美的茶具和良心的茶艺“教学”。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上承唐朝下启明清,无论是达官贵胄还是文人雅士,亦或是普通民众,饮茶已经成为宋人生活的一部分,是以“柴米油盐酱醋茶”才从宋朝开始传开。点茶是宋朝最为广泛的饮茶方式,宋人对点茶时的器具、茶艺、茶人甚至环境都要求极高,从电视剧《知否》中我们也能窥之一二,斗茶之风盛行于庙堂和江湖之间,宋徽宗在《大观茶论》将点茶中的击拂划分为七个层次,每一个层次带给饮茶之人不同的感受,不可谓不精妙。
宋代文人阶层的雅趣与饮茶技艺的精湛使宋人点茶蒙上了一层如梦似幻的面纱,今天我就与各位讲讲宋代的点茶。
点茶所需茶具茶末之所出——碾茶工具
①砧椎
砧就是一块砧板,椎可以理解为小锤子,宋人点茶用的是团茶,形似今天的茶饼,砧椎的作用就是将茶饼击碎,但是击碎的茶也还是成块的,远不能以作点茶之用,所以后续还有碎茶的步骤,砧椎只是为点茶做准备的第一步。
②茶碾
砧椎只能将团茶敲成数个小块,接下来就要看茶碾的功夫,下图就是茶碾的形状,茶碾能将小茶块加工成更碎的茶末,材质不一,金、银、铜、石器皆可。茶碾在宋人的饮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陆游就在《昼卧闻碾茶》中感慨道:玉川七碗何须尔,铜碾声中睡已无。听着茶碾碾茶的声音就让人魂牵梦绕,睡意尽消,更别说来一杯好茶了。不难看出宋人对点茶的喜爱。
③茶磨
与我们现在磨豆子的石磨原理是一样的,将需要加工的茶放在茶磨中间的孔内再反复细细研磨,出来的就是细细滑滑的茶粉了。
④茶研、茶臼
也是一种研茶工具,将茶置于其中用力捣茶,反复研磨,直到达标,是比较费时费力的方法。
盈盈绿意间——点茶茶盏
⑤黑釉盏
宋人茶色尚白,斗茶之风盛行,斗色斗浮是斗茶的评判标准之一,于是黑釉盏就因点茶而生,黑与白的对比,宋人认为非黑釉盏不能展示点茶的效果。苏轼的《水调歌头·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中有这样一句“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这句中的兔毫盏就是黑釉盏的一种。点茶时盏冷则茶不浮,黑釉盏胎厚且底深,茶不易冷也方便击拂,是为宋代点茶茶盏的主力军。
⑥碧玉瓯、冰瓷
虽然黑釉盏在点茶中比较盛行,但并非其他茶盏就没有市场了,青瓷、白瓷也是存在的,“碧玉瓯中翠涛起”范仲淹在《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将青瓷喻为碧玉瓯,使用青瓷和白瓷点茶并非都为白色,可以点绿色茶末。
缓缓出颜色——击拂工具
点茶需要茶人不断击拂使茶与水交融,达到最佳观赏和饮用效果,击拂工具是绝不可少的。
⑦茶匙
茶匙的功能不仅限与取茶,宋初也用作点茶时的击拂工具,蔡襄就在《茶录》中记载了:“茶匙要重,击拂有力,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为之,竹者轻,建茶不取。”
⑧茶筅
宋徽宗以后茶筅成为点茶击拂的主要工具,茶筅与茶匙比简直是点茶技艺的一种升级改造。便于击拂茶汤,使水茶交融,还能梳理出茶汤纹理,为点茶的成果增加审美效果。《大观茶论》中叙述了使用茶筅的方法,即“以汤注之,手重筅轻”。至今日本的茶道仍然沿用了茶筅。
⑨汤瓶
宋人用汤瓶煮水点茶,其实宋代煮水的器具并非只有汤瓶,但是要论点茶的煮水器具就非汤瓶莫属了,这就在于汤瓶的造型特点十分符合点茶注水的需求。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详细讲解了汤瓶,“瓶宜金银,大小之制,惟所裁给。注汤厉害,独瓶之口嘴而已。嘴之口差大而宛直,则注汤紧而不散。嘴之末欲圆小而峻削,则用汤有节而不滴沥,盖汤力紧则发速有节,不滴沥,则茶面不破”,因此汤瓶的独到之处与点茶而言是极其要紧的。下图就是典型的汤瓶外观。
点茶的步骤①热盏
蔡襄的《茶录》讲到“凡欲点茶,先需燲盏令热,冷则茶不浮”,因此点茶的第一步就需要热盏,这与我们泡茶时温杯烫壶是一样的,用点茶的热水热盏即可,保持茶盏温热。
②取茶
点茶用到的是茶粉,用茶匙取两克茶粉与茶盏中。
③注水
这里是指第一次注水,第一次注水不要注入太多,略略盖住茶盏底部即可。
④击拂调膏
使用茶筅用力持续击拂,使茶水交融,直至调成膏状,也叫融胶。
⑤注水击拂
宋徽宗将点茶的注水击拂分为七个层次,十分精细,注水方法为“环盏注水”,每次注水环盏一至两圈,不可破坏茶面,再以茶筅击拂,要求“手轻筅重,指绕腕转”,最后达到“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凝而不动,谓之咬盏”即可饮用。
无论是已经消失的点茶技艺还是我们当下流行的泡茶煮茶,都不必滴水不漏的循着书本的方法步骤,满足口欲即为饮,满足情意即为品,无论哪种尽兴最好。
《知否》中的林小娘最是能巧言善辩,墨兰学点茶时她也在旁指导了一二,虽说她平日满口谎言,但我深觉她教导墨兰学茶时倒没说错,所以就原句送给各位茶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