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曝出了一张2019武夷岩茶的导购表,说实话,看到那张价格表,龙爷都想上山去当个制茶人了。
评上“非物遗”,应该准确称谓是“传承人”,就算不得是大师,大师做的茶,或者大师作,作是作坊里面作出来的。就算是排在表格最末端,做好了,也是日进斗金的主。
难怪大家会挥金如土的去搞个身份,可能就是想着把导购表格上的身份集齐20个,就可以把排名向qian挪一挪了。
岩茶给人烧钱的印象还是近几年才有的,熟悉历史的朋友可能知道,早年间的岩茶是不和你谈价格的,给你讲故事!讲周总理和尼克松的故事!
故事里,周总理将武夷岩茶中的大红袍作为国礼,送给访华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尼克松拿着那几两茶,开玩笑说总理小气,于是周总理说你拿去的可是半壁江山了。
就这半壁江山的故事,让岩茶收割了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批优质用户。我们不知道早年间有多少人喝大红袍是因为这个故事。他们政治觉悟高,经济实力好,有可能还是周总理的粉丝。基于这些标签,喝岩茶的就是60后里的精英啊!
那时候,喝大红袍对于他们而言,就是成功人士的标签,然后随口再讲出这个“典故”来,又有文化又爱国。
很显然,那半壁江山是无价的,但这帮60后精英人人要喝,那就得有价了。
大红袍真正在市场上热起来以后不久,就传出消息,武夷山母树大红袍已经永久性禁止开采了。最后一次采摘做成的成品被故宫永久性收藏,整个过程用一种很有仪式感的方式完成。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那是一次教科书式的营销,玩古树普洱茶的同志值得睁大钛合金G眼认真学一学!
福建人用这件事给大众洗脑:虽然母树大红袍很珍贵,但是保护稀缺资源比发财重要,这样福建茶人的人设瞬间高大上了。
就像国际顶级奢侈品包包对外宣称,我们为了保护小动物,从此不再用皮,而采用人造革一样。“假冒伪劣”的高端表达,很适合有价值观的高端用户,与乡镇大妈进城买貂皮大衣是两个概念!
没了母树大红袍这个王炸,那就开始4个2的打法,三坑两涧、马头岩、鬼洞应运而生。岩茶的坑很多,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这个时候,“半壁江山”的故事已经深入人心,像岩茶的内裤一样,不需要再拿出来强调了,消费者都知道,岩茶就是高端,就是贵。山场岩韵,在坑爹的路上一路狂奔!
就在武夷山马头岩下,住着一个道长,那个道长上过央视纪录片《一片树叶的故事》,按理说他住在茶香花海中应该很惬意才是,但是他比我还愤青!
马头岩周边已经寸土寸金了,以前种水稻的田都种上了茶叶。武夷山人把茶的价值推向了山场和工艺稀缺。资源稀缺很粗放,靠天吃饭,你家有古树你就发财,没有就只有空羡慕了。武夷山不一样,只要山场在,人可以种茶制茶,更多的附加值是人创造的。
云南人现在把古树普洱茶分为一山一味,百山百味,一个山头或者一个寨子方圆三五里,有N个山头名称,细分的造就了稀缺资源。所以云南人祭祀茶王树,福建人将“非物遗”“传承人”奉为大师视为神。本质上就是一个工匠而已,他们都像财神爷一样,是赚钱的利器,不过目前看福建模式更具可持续性。
举个例子,假如老班章茶王树死了,那将是一个重大事件,将直接影响老班章收益,将直接导致舆论抨击茶山的过度开发。反思、抵触和批判,大家会谴谪老班章村民的贪婪和无知。
但是,母树大红袍都死了,那也是一个重大事件,茶人可以为它们开一场追悼会,告诉世人生命的开始与终结,总结禁采以来的保护经验,还可以加几个小插曲,例如植物学家曾经如何为母树续命,如何化险为夷,我们对自然是如何的热爱,对母树是如何的敬畏。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简直是冰火两重天啊!
云南的古茶园的产业开发是不完整的,应该充分借鉴法国波尔多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基于古茶园的生态和茶叶质量的第一性,真正好的古树普洱茶其实都是小众的,玩家茶,产业化的生产和标准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其实就是大家不放心你这个古树茶是真的东西。
而福建人聪明之处就在于,挖个坑让别人跳,你跳进去了,他就可以高高在上的指导你了。先给你展开一张地图,这里是牛栏坑,那里是倒水坑。
坑完之后,再走一遭涧,鸟语花香,溪水潺潺。你只要因为茶,去了武夷山,就别想再出来了。
普洱茶本质上是二维坐标:树龄和仓龄;人家武夷岩茶玩的是四维坐标:山场、树龄、工艺、仓龄。
你有的人家也有,你没有的人家比你强。老枞水仙,也称百年古树,人家一张口就占了理性的上风。100年的老树(古树)很好证明,千年古树甚至是三千年古树确实只能是故事了。
所以,福建人精明,中国茶叶的销售渠道基本上是他们建立的,城市茶城也是以福建人为主。
人家坑你也很坦荡。虽然天价岩茶报价单上,“坑爹”那个产品很招摇,不过摆明了就是要坑你,把你当孙子一样坑,这一点龙爷我心服口服!
(转载需作者本人授权,私信联系即可。未经作者本人授权,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