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拿到一款茶时,怎样才能判断它是不是一款好茶呢?
今天我们来分享4招:望、闻、问、切。
望、闻、问、切是古代中医用语,最早由神医扁鹊提出,在《难经》中最早记载。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
看似毫无关联,实则暗地相通,医学问诊的方法同样适用茶。
大夫可通过望、闻、问、切,了解人体内外的表现特征,以此来判断人的健康情况。而甄别一款茶叶的品质,也可以通过茶的部分表现特征来判断。
望
望,顾名思义是用眼睛看,医学里指的是观气色。一些简单的病症,通过人的外在表现,很容易便能判断出结果。
铁观音干茶
那么评判一款茶叶也不例外。望干茶,通过看干茶,可从表面判断茶叶的好坏。望干茶是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方式,通过其色泽、外型、匀整度等初步判断茶叶的品质。
白毫银针干茶
每一种茶叶的干茶都能揭露很多信息,茶叶的原料、茶叶的加工情况、茶叶的保存情况,都能一览无余。可以通过外形是否均匀一致,色泽是否油润,是否含碎茶和枝梗等杂质等多项标准来衡量其品质的优劣。
龙井干茶
举个例子:上好的龙井一般是由细嫩的芽叶制成的,如果有粗老的茶梗,就证明原料上有所欠缺;如果茶叶上有焦斑,或者茶叶的色泽大幅偏离了正常颜色,很可能是加工上存在问题;如果茶叶有明显霉斑,则有可能是在仓储上出了问题。
闻
在医学上,闻主要指听声息和嗅气味,主要是用耳与鼻。而在茶领域,则是字如其用,直接用鼻子闻,去感受。
好茶与否,一闻便知。
首先是闻干茶味,优质茶叶应该无青草气、异杂味。如果闻到有明显的青草气,则表示茶叶的品质不佳。好比一盘做好的鱼,如果你还能闻到鱼腥味,那么证明该菜品较差。
其次是泡开后闻茶汤味,好茶泡出来的香味清新、浓厚,每一泡皆可闻到盖香、汤香,喝完茶后,还可以闻到杯底留香(这种现象称为“挂杯”)和叶底香。香气的纯度、高低、薄厚、类型,皆可通过“闻”来判断。
有无异杂气,是界定茶叶好坏的重要依据。异杂气主要是指茶香中不该有的气味,比如浓烟气、焦气、霉气味等。
我们都知道,有些茶泡了几十泡,茶味依然十足,而有些茶几泡过后就索然无味。香气下降得快,说明该茶持久度不够,如果多泡过后香气保持依旧良好,说明此茶持久度好,耐泡。
问
判断一款茶叶的好坏,绝不是凭单方面的信息来判断,问,就是要了解更多看不见的信息。
买茶叶,人们最想了解的关键信息应该是茶叶品种、茶叶产地等。
如:西湖区的“狮峰、龙井山、云栖、虎跑、梅家坞”5大核心产区产出的龙井茶,品质为最佳。而普洱,则是以著名山头和高龄古树产出的为佳。
一方水土养一方茶,每种茶叶都有其独特之处,是否出自原产地,也是茶叶品质的重要体现。
福建-武夷
部分名茶对应的原产地:
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洞庭湖君山;黄山毛峰——安徽黄山;武夷岩茶——福建武夷山;正山小种——福建武夷山桐木关;祁门红茶——安徽祁门;福鼎白茶——福建福鼎;铁观音——福建安溪;六安瓜片——安徽六安等。
这些信息,都是需求去询问了解的,光靠看和闻,并不能直接判断其原产地。
切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切,在医学上为诊脉,而判断茶的好坏,望、闻、问完,最后还是要到实践中去,便是入喉品其滋味。
滋味口感的好与不好,是感官上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判断依据。
茶叶的口感滋味主要注意其鲜度、强度、层次、厚度、回甘、生津、喉韵等,另外还要注意有无异味杂味,主要也是指霉味、焦味、青味(杀青或揉捻没处理好形成的)。
鲜度是茶的新鲜爽口感,与原料、存储有关;强度又叫刺激性,是茶汤内含物质浓度的表现。由于发酵程度的原因,绿茶是属于未发酵茶,内含丰富的茶多酚,口感表现为鲜爽,刺激性也相对较大。
厚度指茶汤的稠厚感,没厚度的茶喝起来寡淡如水;而层次指品茶的时候滋味在口腔中呈现的变化;回甘与生津快,也是好茶的特点。
在品完滋味以后,再回头“望”叶底,看看茶叶在泡完以后的状态。完整、柔软、厚实、鲜嫩显芽为佳,单薄、粗硬、色泽暗淡为劣。
其实以上皆是判断茶叶品质的方式,总结为:望、闻、问、切,能够更加清楚直观地帮助新手茶客理解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