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在这个时间谈白茶有点不合适,毕竟现在是绿茶的天下,但是我这人比较随性,最终决定还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写一篇关于白茶的文章。
由于平时自己喜欢写一些东西,并发布到网上。所以也在有意无意间结识了一些茶友,而这些茶友被我浮夸的文字所“蒙蔽”,误以为我是一个“大师”,常常会寄一些自己珍贵的好茶。
而对于这种误解,因为我贪恋好茶,往往就会欣然接受。
前两天有茶友给我寄来了三款珍贵的白茶,甚至可以用价值不菲来形容。
16年的荒野白茶(寿眉);
16年的大洋山银针;
07年的方守龙奥运茶砖;
懂茶的人,通过三款产品名就知道其价值很高。
白茶常用来提高“价值“的方式有哪些?我们就一一聊聊。
年份。
在我看来,白茶极有可能”成也年份,败也年份”。
在白茶没大火之前,我曾有幸喝过老白茶,也曾断言白茶肯定会出圈。后来确实白茶开始大火,甚至火到供不应求,火到弄虚作假。
年份这个事,一定要辩证看,一定是有舍有得(一些香气转化为别的香气,一些滋味变为别的滋味),还有就是适不适合(不是所以原料等级的茶都适合长期存放)。
茶叶随着年份的转化,实质是一个木质化的过程。
不要放到最后再弄出个“无味之味”的笑话。
概念。
什么是概念?荒野就是一个概念。
荒野茶的制造者们给荒野茶的概念:因一些特殊原因,如人群迁徙、自然灾害等,荒废之后没有人管理,自然生长的茶树。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与丛林共生,几乎处于原生态环境。
我对于荒野的理解就是“没人管的野孩子”。
如果说现在茶园生产管理的一大弊端是过多干预,那“荒野”就是另外一个极端放任逐流。
想通过“没人管”与“自然”、“健康”挂上钩,这是赤裸裸的诱导,因为荒野的茶自身也会存在营养不良、病虫害严重的问题。
还有一个最核心的问题,荒野没有那么多。(这也是荒野茶的价值制造点,物以稀为贵。)
山头。
山头另外一种说法是核心产区,这个其实在好多茶中都有这个说法。
单说核心产区,是不是会对茶叶有巨大的影响?
特定产区会的,关键看这个产区是不是和附近产区有巨大的气候、环境、生态等差异。例如云南茶的茶区或山头差异是可以被明显感知的,福鼎的武夷山、太姥山、大洋山等茶叶也和其他产区有区别。
信用的加持。
其实现在最难的是让陌生人信任你,信用的加持最珍贵的。
当一个人就是一个品牌的时候,无疑那个人是成功的,人们愿意为这个人买单,一定是对于这个人的价值观和理念是极度认可的。
方守龙,作为我个人来说,是崇拜和欣赏的。
崇拜他的追求梦想魄力;
欣赏他的科学自然的茶叶理念。
等级。
这里的等级可以理解为两个层面。
一个是茶叶品质的层面,这个层面其实很虚,因为“一切皆可特级”
一个是原料等级的层面,这个层面就相对简单和直观了。可以作为参考,但不能作为唯一,因为我们喝的最终是茶,而不是原料。
蔎茗说:
有人曾说过,“白茶营销就是直接把普洱茶营销那一套直接搬过来。”仔细想想确实是那么一回事,好像现在只有“特定普洱茶的金融属性”暂时没有明显出现在白茶身上。
白茶的崛起来之不易,因此更应该“三省吾身”,切记不要明沟里翻船。
上面所述的内容并不是说茶友送的茶不好,他送的茶很好,我这几天一直在喝,甚至吝啬到不愿与他人分享,我说的是一个茶的社会现状,而非茶。
再次感谢茶友给我寄来的好茶,如果其他“茶友”也要寄茶,当然求之不得。
白茶清欢无别事,我在等风也等你。
我是蔎茗,讲茶、爱茶、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