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最初,我去马头岩。
小竹林的姐姐带我去的。
那时候是个深秋,时间也不早,已经下午四点了。
姐姐风风火火地把车停在大红袍景区入口的停车场,穿着她的高跟鞋,飞奔着就上马头岩去了。
边走边催:“快快快,天要黑了,晚边下山看不见路。”(把“傍晚”说“晚边”,把“慧苑”说“慧宛”的,都是武夷山本地人——村姑陈注)
我们这些城市里来的娇小姐们,只能迈开穿着牛仔裤和运动鞋的笨拙双腿,小跑着跟上,一路向上爬去。
有时候不得不想,贾岛那个推敲的典故,必定是真实发生的故事,毕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意思相近的两个字,在特殊场景下所能表达出来的含义,相差甚大。
比如,姐姐行进在马头岩的陡峭石梯上,健步如飞,背脊挺得笔直,是姿态优美地“走”着上去的。
用一个词,叫拾级而上。
而我们几个跟在后面的,手忙脚乱,汗流浃背,弓背弯腰,那是手脚并用,“爬”上去的。
用一个词,叫爬山越岭。
一路爬,还一路喘气,仰头喝水间,汗水沿脖颈而下,脂残粉退,一丝形象也无。
从来没那么狼狈过。
当终于爬到山顶,站在开山坪,望着对面的白房子道观(那时候道观还在,道士还在),吹着山风的那一刻,我以为,那就是我狼狈的极限了。
然而,我错了。
多年之后才知道,这世上,一个不擅运动的人爬山,没有最狼狈,只有更狼狈。
《2》
后来,去鬼洞。
武夷山于和伟带我们去的。
那是一个初春。雨后,很泥泞。
鬼洞分为内鬼洞与外鬼洞,虽然名字略有差异,但都一样,泥泞,溜滑,站不稳。
尤其,因为鬼洞这个山场的独特名字,人行其间,心里又多了几分惊悚之意,使得脚步更为匆忙,脚下更为虚浮不稳。
一边走,一边听着于和伟给我们介绍山场的特征,介绍这里为什么被称为鬼洞,并非世人误以为的闹鬼,而是因为这里山壁上溶洞众多,起风的时候,风吹过洞穴,鼓动而发声,阔大磅礴,便好似鬼哭狼嚎一般。
古武夷山人不懂物理,不识此乃风力之故,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便因了这风鼓洞穴之声多发自黑夜,心生不安,归结为“闹鬼”。
鬼洞之名,从此而来。
那天,因为天气不够晴好,鬼洞里除了我们一行人,并无他人。
于是,这阔大的坑形地形,便只有于和伟的声音在飘荡。
虽然他讲的是物理现象,却因为这阴天,以及这深遂的坑形地貌,四周石壁上的无数大小黑漆漆的洞穴,还有石壁上森茂的林木,而从心底里,冒出一股寒气来。
然后,就摔倒了。
摔在一条泥泞小路上。非常滑,一不小心,咦,人怎么坐在地上了,这才知道,摔了。
正巧,那里边上种着一排肉桂——鬼洞里最有名的是奇种,几乎占了鬼洞山场的十分之九,大家在这里都以浏览各种别处难寻的奇特茶树品种为乐,更以能辨识出它的品种为傲——能在这里见到除奇种之外的别的品种,实在是讶异。
那片肉桂,面积并不大,树龄还很幼,弱弱的,想来新种下不久,能不能采,还是个未知数。
然,它的存在已经足够击破传言了。
江湖传言,鬼洞并没有肉桂,只有奇种。现在这片新种肉桂的出现,实力论证了鬼洞肉桂的存在。
为市面上那些早八百年就卖疯了的“鬼洞肉桂”们,“正名了”。
想来这是一位颇具心气的茶农,为了大家说鬼洞没有肉桂,便争了这口气,忍痛砍掉了大几十年树龄的奇种,腾出小片地,种下肉桂。
反正回本周期并不太长,三五年,新种下的肉桂便可采摘制茶了,到时候,它就是根正苗红的鬼洞肉桂,谁还敢说鬼洞没肉桂的?
就像《秋菊打官司》的最后,秋菊挺着大肚子,在村里横着走,逢人就:谁?谁敢说俺是不下蛋的鸡?
《3》
又后来,去天坑。
这次是我极喜欢的一位帅哥哥,天心村八阿哥带路。
然而,一见到他的时候,小伙伴们便对着我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眼前这位微胖的大叔,真的是天心村村草?
这真不怪我。
当年我初见他,真的是如同步步惊心里八阿哥一般的丰神俊朗之辈。
谁知道这些年,他会变成这样呢?
啤酒+小龙虾,毁了我心目中的八阿哥。再也不原谅这两样食物。
心宽体胖的结果是,在烈日下,在不透风的马头岩山场里,八阿哥走不了几步,便要停下来喘喘气,当然他掩饰得很好——我给你们说说这个山场,这里啊,原来是.......后来......。
于是我们就听到了许多八卦。
发现其实茶农们在不忙的时候,蛮八卦的,我在桐木和小竹林,也听到了非常多的八卦。
关于金骏眉,关于岩茶村。(这些都留待以后再表)。
单说天坑,这个类似非洲大裂谷的地方,又长,又陡,又深遂。
有台阶的地方是溜滑的,没台阶的地方,杂草足有小腿肚子那么长,而且八阿哥一边在前面带路,一边告诫我们说,今天有点闷热,草又这么长,这里肯定有蛇....
蛇....
这个动物还没出现在我眼前,单单听到这个汉字,我全身的汗毛,就已经竖起来了。
所以,他的话音刚落,我已经开始疑心重重——眼前这片漫长的碧绿的草地里,想来应该藏满了蛇吧....
那一刻开始,全身的肌肉都是紧绷的。
当然果然还是有人看到蛇了,不过不是我,是离我比较远的队伍中段的小伙伴。
那当头,在一声尖叫之后,我们全部疯狂向前跑去,这回子动静闹得有点大,那条出来晒太阳的蛇儿,估计也已经被我们吓回去了。
原本以为,遇过蛇,今天这天坑之旅,该是坦途了吧。
谁知道根本不是。
在那断崖一般的山坡面前,在那砂粒壤形成的溜滑路面面前,我们的臀部,与地面的亲密接触,不下一次。
而且,是整条队伍你方唱罢我登台,你刚摔下去爬起来拍灰尘,转头我也摔下去了,摔倒动作此起彼伏,惨叫连天的那种画面。
如果从远处看,其实这场景拍滑稽电影很适合。
后来李麻花总结,天坑那条断崖,我们全部都不是走下去的,是摔着摔着,就下去了。
小时候没坐完的滑滑梯,在这里全给补上了。
《4》
有许多同行,老不去茶区。
一年难得一次,两三年才成行一回。
这样真的是很不好,卖茶的人不去茶区,不去看茶树,不去了解制茶的流程、工艺的密码,怎么能把茶卖好呢?
单单人家问水仙与肉桂的不同,你就讲不出一二三四来。
一个不懂茶的人,识得好茶,挑到好茶的概率,那是极低极低的。
如此,谁还会信服你懂茶,谁还敢买你的茶呢?
武夷丹山碧水,茶园湿润,小路溜滑。
长去,必定是会摔几次的,尊臀难免受点伤。
然,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
没有在武夷山摔过几次跤,哪算是真正的茶人?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