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写两个文章,
一个是如何面对牛逼的同行,
一个是如何面对牛逼的同行和评茶人
制茶的标准是什么?1000个茶人有1000个标准。
评茶的标准是什么?1000个喝茶人有1000个标准.
今天打包。打包了四个整箱。
发了条微博:清了一个货,准备换一公斤老班章。
我们每天都在挣扎和纠结。瞧到别人的牛逼的产品常常会让自己感觉有点失落。别人这么牛。
很多茶人喜欢说,我们只专注最好的古树茶。这种情况下。一是大神,二是大佬。
每次瞧到别人去曼收收了几公斤曼松古树回来,又拉了一车老班章,说实话,我自己还是感觉很自卑的。我是指这人是真的收好茶的人。
年前,去某个茶店凑热闹了一下。我喝了一下老板的茶,老板说,他只做大的古树茶。再瞧瞧他满房子卖不掉的茶。我心想你就装吧。当然。喝了别人的茶还是要装成客气。
很多次在想,我以前向全世界宣布,我们只做高端古树纯料。以前没办法做,现在可以做。
但我2019年也不会做老班章曼松冰岛老寨什么的。
评茶的这事,我很少很少去评哪家的茶味道好不好。
一是评同行不礼貌,那是小孩子做的事,从面上来说,评同行的茶我都说不错。反正又没喝过。
二是就算我评了,我也搞不清别家的最终用料纯度如何?我也没本事从叶底茶汤去分析别家的大树小树什么的。那是神仙级别的人做的事。
所以,我的品茶笔记主要评茶原料方面和少量的一些自己的茶,或是某些不细写品牌的茶。这不是商业方面的考虑。主要还是很多方面不一定理解,还有试茶状态,都会有问题。关注自我的成长更重要些。
有些地方的茶,我自己会隔一些时间再试一次。或是和某些有价位联系或风格联系的茶再找出来对比。所以我的品茶笔记有很多时间是跳着写的。从以前的记流水帐改成了现在的尽量写得深一点,有对比一点。
我目前成本思维还是无法去掉。如果有一天能去掉。就有可能向营销大师的阶段进阶了。
有时给朋友的私下的意见。也是价放在前。因为,价是茶友付出的最重要的东西。一饼1000元的茶和100元的茶。成年人都应该理解这个。
简单的让一个才喝茶不久的人去喝1000元一饼的茶。我感觉这个人不是水平问题。而是道德问题。你有关注对方的财务状况否?除非对方是土豪。
就像,你给一个小孩乱开抗生素。当时的病是治好了,也过瘾了,但对他以后的健康影响很大。很多茶友并不能理解我的苦心。我一般也不会推荐高价茶。我们在做药时,称此类乱开抗生素的同行称之为杀手。
角色不同。买的人有权利去评价任意的感受。评价人光评哪个茶好很简单。从价值,价位角度去评价。这是需要将普洱茶去搞清楚的事。
不然,人人都去存老班章就完事了。这样,大家都开心。
只做古树纯料说难和不难都可以。有资金了,愿意慢慢做的心态都可以。这个模式也是正常的。各取所需。我有大钱了也会这样。
从商业模式来说:
高端模式500一饼的成本卖3000,
成本50的卖80。
大部分情况下:前一个的质量和评价肯定远大过后者?谁对谁错?都没有错吧。都是正常的经营行为。主要瞧商家的定位和买家的经济情况。
去年,我的某个古六山茶,100元左右的价,我自己和三位朋友评价下来都感觉要比某个品牌的1000多的茶好。但,我不能写。写了可能过瘾,但最后反而会让顾客瞧了反感。
如,一个易武茶,茶商将成本控制在100元内。将易武茶的典型香甜水柔展示出来的时候,我认为是到位了。去易武,将茶价控制在这个成本,将香甜水柔展现好,甜度持久,涩度能化不挂喉。就是一合格的易武茶人。很多大品牌,如果展现这个的时候,价位会上升得更高。
再往下压环节的话,也要考虑质量和茶农的利益。
再往上。不过多考虑成本的话就简单多了。
香是外香?还是汤水香?易武的汤香是如何表现?这需要交待明白。易武各区域的汤香是什么风格的?前段什么风格?后段什么风格?
甜:是如何体现?甜得快慢?甜的深度?还有持续度?
在这个类似的价格区间内,再找出好的。
我有点挑刺?喝茶无所谓,但评价应该是这样来评的。我每年试数百个茶就是找这些差别。很多重点茶,我自己也是这样记的。
不然,古六山才几十公里水土,如何体现差异?
但有时有些评茶人将100元以内的茶又上升到山场气韵这样的高度来评茶。这时候就感觉是无理取闹了。就我的标准来说就是大几百的麻黑也谈不到山场气韵上来。当然,各人有各人的山场气韵标准。只是评茶人,应该知道这个大约的范围。除非我将500成本的茶卖个100元的价出来。
山场气韵在易武体系中如何来评?差不多茶山上原料价1000公斤起的价位。我说的客观不?这个时候,其实上是鼓励茶友自己去一次易武的。什么高杆之类的就更不用说了。
手机行业评手机,是需要分价位区间的。这才是客观负责的方式。
是不是正宗的易武料?我说过。当你从弯弓下来的时候,就有可能他家的邻居就说你收的不是正宗的了。到了市场端就更是如此。
涩如何来评?麻黑有小涩是公认的。可以说,大部分古六山春茶都有小涩,秋先不提。包括倚邦,到革登,到弯弓。
但涩如何来客观评?涩感体现在哪个位置?在汤水中如何表现?是否能化?化得快慢?涩和苦的平衡协调情况?
回甘如何来评?苦底如何来评?布朗和易武的回甘体系是不同的。用布朗茶去评价易武茶回甘问题,好像瞧着很专业,其实这没有意义 。茶区苦底风格不同。
同样的临沧茶。勐库风格在哪里?邦东的风格在哪里?这要找到那个主线。
很多茶人需要建立这种茶区感觉。面没建立起来,点就没有太大的说服力。
自己说得有点累。
做最牛逼的茶是不难的事,也是很让人有成就感的事。做着不计成本的名山茶或是守着某些单株卖大几千一饼,都不会差。只是这样的方式不是我自己的主要的模式。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比纯做高端和低端要难掌握。控制好和不好,都会得到负面的结果。
就在前两周,有位茶友买了我的班章青沱。我不截图了,如果感觉我说假说,那如何表现也没用。他的评价最中肯:他说,我们的茶是整个网络质量和价格性价比结合得最好的。
这就是我做茶的标准。或许有一天,我也会变成只做高端茶的人,和一些只喝古树茶的茶友沟通。但我知道,那肯定不是当初的自己了。
我还是更崇拜那些小几十元将普遍老百姓的病治好的医生。而不是用一大堆搞生素去冶病的大医院医生。
最核心的来说:从茶商到茶友的都要尊重双方每一分钱的付出。
两个话题写跨了。就这样吧。两个文章并成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