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越来越多人喝普洱的时候,普洱的原性却离我们越来越远。所以难怪我们有时候不知道普洱的好,因为我们根本无法喝到好的普洱。
普洱茶,就像法国红酒一样,是“祖父做孙子卖”的事业。传统的普洱茶,以最高要求条件,也是很古以前,云南居民的普遍做法,就是将日晒的毛茶制成青饼,干仓保存。在这个条件下所得到的品味,才被认为是普洱真正的“茶性”。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有一大片的古茶园,春秋两季,摘下最肥厚的茶叶,在阳光下晒青,然后在干仓的条件下保存,一定会保持着原有的:“新鲜自然”。
而事实上是,为了尽快产生“当天出厂,立即销售,马上饮用”的大众化经济效益,熟茶占据了半边天。普洱本是青饼后发酵茶,以生茶存放即使历经百年仍可泡出新鲜感。而经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普洱新鲜而有活性的魅力提前透支殆尽,越陈越香,变得越熟越香。
而再看最高标准的:“日晒”。以前普洱茶没有盛行之时,茶厂规模不大,大多数是日晒干燥,当然这得看天吃饭,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以效益为中心的理念下,原本宽阔通畅的院子赫然被半封闭式的晒青大棚占据,烘干机已经配置在旁虎视眈眈。自然摊放的口感最为新鲜,但很可惜,除非自己喝,为了大规模大生产,热风热气萎凋的方法已经成了主流。
再看最高标准的:“干仓”。也许云南兄弟们从来没有想过,用什么湿仓的办法可以把普洱茶的陈化加快,但是在普洱盛行后,这个工艺被越来越多的人琢磨。后来,还有退仓,还有轻度湿仓。不管怎么样,至少可以肯定,干仓出来的茶,才是最自然最美好的。
本来,这些都是普洱茶的最低标准,可是今天,却变成了最高标准。
所以,我姑且把它称作“普洱理想国”吧。我们当然不能以最高标准来看我们的普洱,如果这样的话,不说别人,连我自己也无茶可藏,无茶可卖,无茶可喝。
近几天跟茶友聊天之时,他说了一些我很认可的话:再过几年,我们普通人可能无法再喝到真正的古树茶了。这不是危言耸听,我们可以想像,古树茶本来数量就很少,每年都有商家携巨款轮番垄断、炒作、包养,折腾下来,还有多少真正的古树茶给我们喝?
而不断欣欣向荣发展的矮化小乔木、灌木小叶种更是离原来的普洱越来越远,这些茶原来都是做滇红、滇绿,一夜之间,都成了普洱茶。难怪越来越多的普洱爱好者要进山自找老树茶,自己炒茶。
“日晒”、“生茶”、“干仓”,今天这样的茶未必是最好的,但我们似乎都在寻找一份爱普洱的感觉,那种真正的普洱,就是传统。
还是一句话说得好:与其期望所有的普洱茶都变成“红印”的价格,不如期望所有的普洱茶都具有“红印”的品质。真心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