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月,天气愈发寒冷。每到这个时节,苏州街边的羊肉店便热闹了起来。
在没有暖气的南方,喝一碗羊肉汤、吃一碟羊肉,是老苏州人最传统的御寒方式。
苏州的羊肉做法众多,各个地方的口味也不同,你最好哪一口呢?
吴中·藏书羊肉
提起苏州的羊肉,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藏书羊肉。
吴中藏书,历来享有“羊肉之乡”的美誉,藏书羊肉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以“不腥不腻、汤色乳白、酥而不烂”闻名。
它和山东的单县羊肉、四川的简阳羊肉、内蒙古的海拉尔羊肉,并称为“中国四大羊肉汤”。
与那些原本羊肉就很好吃的地方相比,它的优势不在于羊肉本身,而在于厨师精湛的烹饪技巧。
烧制正宗的藏书羊肉,要用特制的大木桶,当地人称之为“盆堂”。
木桶的材料也有讲究,用的是穹窿山所产的杉木,据说其木质的清香能在炖煮时透进羊肉,去除膻味。
肥瘦相间的白切羊肉、嚼劲十足的羊杂,混合着油豆腐、白菜、粉丝,再加入木桶里熬制的奶白色羊汤,出锅前撒上一大把蒜叶,这就是最常见的苏式羊肉火锅了。
藏书羊肉除了白切羊肉外,还有一道传统菜肴——羊糕。
羊糕煮法很有讲究:需要把拆碎的羊腿肉、羊腩、羊头肉、羊杂铺进盘中,再倒入浓郁的羊汤,等到自然冷却后就会凝结成冻,形成羊羔。切成小片后,就可以端上桌食用了。
东山·白煨羊肉
到了洞庭东山,荷叶包裹的白煨羊肉,才是当地人的最爱。
白煨羊肉技艺复杂,制作一锅羊肉通常需要花费一整天的时间。
现杀的湖羊去皮分割后,整块放入大铁锅中,只加盐调味,用柴火煨上十个小时。
煮好后晾干,再用荷叶包装,切片冷吃,入口是丝丝纯净的肉香,还隐约带着荷叶的清新味道。
买上一份白煨羊肉,再来一碗苏式面,将羊肉浸在面汤中,吸收了面汤的羊肉绵软无比、入口即化,而有了羊肉滋味的面汤也更加鲜香、浓郁,吃上一口,简直是人间美味。
桃源·红烧羊肉
桃源镇是苏州最南端的一个镇,与浙江乌镇仅一溪之隔。
那一口鲜辣热乎的红烧羊肉,是桃源人引以为傲的美食,也是逢年过节宴请宾客的头盘大菜。
桃源羊肉也叫做“剪刀羊肉”,因为煮熟的羊肉每个部分炖得恰到好处,只需要用剪刀就能脱骨,剪成块状的肉丝丝分明,酥软之余还依旧保有弹性适中的嚼劲。
上桌之前撒上辣椒面,舀入一勺汤汁,最后来一把销魂的蒜叶和小米辣。
这种浓油赤酱还略带辛辣的做法,去除了羊肉的膻,激发了羊肉的香,吃得人微微冒汗,浑身舒爽。
太仓·双凤羊肉面
太仓双凤镇以羊肉出名,最让人钟情的就是那一碗羊肉面。
双凤羊肉与吴江等地不同,选用的是山羊肉,以体大、皮薄、肉嫩的太仓本地山羊为佳,这样的羊肉煮出来皮酥肉烂却不松散。
双凤羊肉必须配手工制作的小宽面,俗称“跳面”,制面师傅将毛竹面杖一端系于腰间,一端反复挑压面粉团,这样做出来的面条细、柔、滑、韧,入水便熟,久煮不烂。
劲道的面条上放一块带皮羊肉,配合浓郁的红汤,再撒一把蒜叶,就是太仓人最爱的双凤羊肉面。
羊肉酥烂入味,羊皮胶质十足,吃上一口,鲜甜、酱香浓郁,妙不可言。
苏州这样的江南水乡,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精致的苏式糕点、讲究的苏帮菜,殊不知对于“粗犷”的羊肉,苏州人的喜爱丝毫不逊色于西北人。
每到西风起时,来上一碗热乎乎的羊肉,便能从头暖到脚!
苏州人,今年你吃上羊肉了吗?
吃饭勿过饱,喝茶勿过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