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立秋已经过去好些时日了,不过“秋老虎”却来势汹汹。好在此时,属于苏州的时令美味正接连上市,让闷热的三伏天有了些许清甜的盼头。
这不,水红菱就来了。
从唐代到清代,从宫廷到民间
苏州盛产菱角,这事可以从唐朝说起,晚唐著名诗人杜荀鹤在《送人游吴》中,就有“夜市卖菱藕”的描述。在那时候,苏州就是菱角的主产地。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也曾多次写到“菱角”,在大观园有“紫菱洲”,出场的人物有“香菱”,点心有“菱粉糕”。
最直接的一回,还是写袭人奉宝玉之命,给史湘云送些时新果品:“袭人……端过两个小掐丝盒子来,先揭开一个,里面装的是红菱和鸡头两样鲜果。”
可见在家大业大的贾府,红菱也是招待贵客的好物之一。
清代沈朝初《忆江南》词中写道:
“江南好,湖面半菱窠。绿蒂戈窑长荡美,中秋沙角虎丘多,滋味赛频婆。” (频婆为古印度佛经中所说的一种水果,成熟的果实香甜清新。)
古人对苏州菱角的喜爱,可见一斑。
据说当年乾隆南巡时,苏州的厨师就曾为皇帝制作过红菱莲子炖鸭,深受赏识。慈禧太后也喜食水红菱,这些红菱由御膳房采办,直送京城,洗净装满一盆作为零食。
水灵灵,粉糯糯
苏州的菱角,名目纷繁。馄饨菱甘而香,小白菱甜而糯,不过说起味道最鲜美的还要数水红菱。
苏州人为什么要在红菱前加一个“水”字呢?因为红菱在水中长大,一旦上市,必须要在大盆中盛着,盆中放着清水,红菱放在水中养着才行。离开了水的红菱不但失去了红艳的色泽,表皮也会皱起。
在锦溪有“鲜菱宿藕”的说法,水红菱生吃最好,尤其是在起水两小时内味道最佳。新鲜嫩菱壳薄肉嫩,口感脆脆沙沙,味道甘甜多汁。
煮熟了的菱角吃起来就换了一种口感,口感更为粉糯,所以又叫它“水栗子”。旧时苏州,鸡头米是有钱人家的食物,菱角却是家家户户都吃得起的。
大概苏州人都有这样的记忆:每当菱角成熟时,街头巷尾就会出现卖熟菱的小贩。他们习惯于把老菱洗干净后,倒入一只特制的大号紫铜锅里焐烧熟,叫做“铜锅菱”。铜锅煮出来的熟菱呈现出饱满的紫铜色,是很多小孩子热衷的零食。
一口清甜,一抹情丝
不仅吃菱是快乐的,就连采菱也充满趣味。逢采菱,总是要唱唱歌的,这是老传统。男男女女划着小船或是坐着菱桶,借着歌声互诉衷肠。
“我们俩划着船儿采红菱呀采红菱,郎有心,妹有情,就好像两角菱,从来不分离……”
这样的歌声,颇有水乡婉曼柔美的风情韵味。
听说有些老人家还会在小孩开学时,特地塞一包红菱放进书包。这是因为九月份红菱上市正赶上孩子开学, 而“菱”和“伶”同音,给小孩子吃菱角蕴藏着大人们希望他们“聪明伶俐”的祝福。
在苏州,中秋夜家家户户团聚畅饮,酒足饭饱后,赏月的小桌上总少不了一盆水红菱、一盘月饼。那红艳艳的水红菱,寄托的是对生活更加红火的热切期盼,更是在外游子的一抹甜甜的乡愁。
“
盛来有佳色,咽罢馀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