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已取得突出成效,尤其市域茶业开始与国内国际市场接轨,发展模式与机制亦在转型提升。但目前全市茶产业发展依然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需要在编制“十四五”茶业发展规划时予以充分考虑,并努力实现“五个转变”:
第一,注重微观导向要向注重宏观导向转变。当前和今后娄底农业经济发展的最显著特点是国际化,我市茶业发展战略必须同时考虑国内与国际两个因素。一是以“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建设为基本战略思路,加快培育新型茶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二是以提升茶业宏观调节效果为主,以创新导向机制为重点;三是把实现茶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核心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合而为一”;四是进一步完善茶业经济的微观经济基础,把培育新型市场经营主体作为新时期茶产业现代化主线,支持种植大户、茶农联合、家庭茶场改造、返乡创业等举措。
第二,茶业资源配置要从小区域向大格局转变。娄底市各地自然资源、地理地质和茶业结构差异性很大,开发和发展历史也有很大差异,一些地方茶业资源配置比较倾向于小区域和小平衡,“小而全”特征非常明显。今后选择茶业发展战略,一方面,要树立开放思维和大局观,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与互补力度,在大空间做好茶业生产力布局。另一方面,要根据全市不同区域农村的实际情况,分类指导茶区划工作,合理布局茶叶生态保护区、产业培育区、集成加工区等,由“一村一品”向“一县一品”升级。
第三,短期政策体系要向长期政策体系转变。今后全市茶业发展战略选择需要充分考虑战略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一是调思路,将建立“产业、生产和经营”三大体系作为战略重点;二是调结构,要面向国内国际大市场来安排我市茶业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加工结构;三是调产能,控制和降低低质低效的传统茶业比重,提高中高档次产品比重;四是调标准,尽量减少地方标准,增加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评价分量;五是调手段,支持茶叶科技企业和科普技术推广,支持连片作业;六是调经营,通过创办和改造茶业微观经济基础,形成由大中型企业为主体的农产品市场经营体系。
第四,支持茶叶市场建设要向支持直销体系建设转变。长期以来,茶产品流通环节转移了大量农民收益。所以,增加农民收入要充分考虑建立直销体系的必要性:一是加快土地流转,打造直销茶业基地;二是严格标准控制,保证有机绿色,实施规模生产;三是建设直销通道,如社区、学校、企业、超市直销点等;四是组建合作社联盟;五是围绕直销茶业,加强土地整治、道路交通、流通设施、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茶叶现代物流配送平台,提高茶产品物流效率。
第五,支持茶业投入增长要向支持人才科技转变。反思过去多年我市农业投入政策的方针和实施措施,支持基础、产业、扶贫、生态等项目的比较多,而支持茶业人才成长、茶叶科技创新、建立茶叶研发机制、茶叶科技企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明显不足。要将城乡一体化、扶持茶业科技企业、建立“反哺机制”和培养技能型茶农作为重点,由政府、城市、企业和社会组织对茶业进行帮扶;并把培育和扶持茶业实用人才作为促进农村科技创新的主要措施来抓。
作者:杨建长
责任编辑: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