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今天是准备写别的东西的,但是昨天晚上发生的一件事,让我觉得有必要先把这件事讲一下。
昨天我一个很好的朋友突然发消息问我:“98年的中茶紫印多少钱呀 你那里知道个大概市场价吗?”我当时在忙也没有细问,后来才知道原来她认识了一个可以低价买老茶的人,想给家人买。
98年的中茶紫印,我没喝过,也没见过。但我见识过太多20多岁的老茶。自己喝茶的时间有将近10年,深入茶行业也好几年。每年都看着身边的人喝着各种各样的老茶,感叹岁月的鬼斧神工。但我一直有一个问题搞不懂,为什么那些茶就卖不完呢?
卖不完的88青,说不清的大白菜。感觉老茶一直在讲故事,本来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一说就透。但奈何讲故事的人多了,愿意为这个故事背书的太多了,这个故事就变成了真的,那些坚持真理的人变成了孤陋寡闻。
讽刺的市场现象出现了,一款茶,现在市场上卖的都有几百吨,但当时可能就没有产那么多。就算那些年买茶贮藏不喝的人是穿越回去,买的茶一点也没消耗,但也没有那么多呀?
至于哪家卖的真,哪家卖的假,天知道。有的商家甚至从一开始进货都不知道真假,但有趣的是每一个商家都会讲一个所谓专属却有些雷同的故事。
还有就是三年前,陪朋友去黄山的一个茶城,喝了一些舒城小兰花,但不知怎么就聊到了普洱。然后老板就拿来一饼老茶,说是爸爸之前收的茶,放在家里一直没喝。至于多少年的我忘了,当时我朋友被说动了,入手买了,花了500块钱吧。搞笑的是我们在这一家没有选到想要的茶,去了隔壁的一家。隔壁老板看见我朋友买的茶,就问我朋友的茶是哪里来的,我朋友说了来历之后,隔壁老板意味深长的笑着说,他们家也有,问还要不要。这个故事从此之后也就变成了我时常吐槽老茶的一个梗。
我这个朋友还算好的,只花了500元。但现在有一些茶可以卖到40万一饼,50万一饼,60万一饼,100万一饼.....关键买的人如获至宝,甚至有些人还期待二次升值。
在中国讲故事,蒙人卖东西的很多。例如去古玩街逛地摊,买一张纸都有故事。网络名嘴也有讲故事的人,如讲科比“姓科名比”的大师。这些故事是讲给谁听的?一些定力不够的人,一些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糊弄这种有错误判断的人,给他们内心造成极大的混乱!
做茶的人都在,茶也都在,唯独茶的真相却说不清、道不明。
我并不否认好的普洱在特定的仓储条件下,会出现好的品质转化,我也喝到过。
但有一些企业或个人实在恶心,明明一股霉味,非要给我说是“仓味”,难道为了钱,心都变成“仓味”了吗?
或许,我的茶还未入的深,深了我也会成为那个讲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