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茶,首先是一门生意。有人干着干着就改行了,有人却如鱼得水,生意越做越大,找到了自己的存在价值。差别即在于是否具备“复利思维”。
“复利思维”是近年来“火”遍投资界的一个词。股神巴菲特说过,“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容易黏连的雪是前提,足够长的坡是路径——起始优势加上合适的通路,雪球就能越滚越大,远远超出想象。滚雪球便是“复利思维”的形象比喻,即“通过复利的长期作用实现巨大财富的积累”。
就做茶这门生意来说,每个人的起始优势不同,通路千差万别,这决定了有的人可以滚出足够大的“雪球”,有的人只能半途而废。如果雪不够“湿”,雪球滚到中途可能散开;如果坡不够长,雪球还没滚起来就到底了。这都不是理想的结果。
有很多一夜之间倒掉的企业,问题往往出在“起始优势”。企业的基因存在缺陷,滚得越大,崩溃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垮掉的三鹿奶粉、秦池古酒、三株口服液、长生生物、权健……无数爆雷的P2P理财、网贷公司,祸根就在企业的萌芽态,塑造雪球核心的并非“湿的雪”,很快就会进入自毁进程,无可救药。
更多的则是惨淡经营的企业。由于“坡”的长度所限,尽管具备资源、工艺、品牌、人脉等相关“起始优势”,但很快就会触碰到发展的天花板,增速放缓,在同行中渐落下风,进退维谷。
纵观上游的茶企或终端经销商,很多入行十几年甚至更久的老板,都正面临着“坡”的诅咒。雪球已然滚到坡底,壮大的目标尚未达成,再往前推进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也未必有效。
有限的产能,有限的用户群,有限的新品开发能力,将企业困在某个点上。非但不会产生“复利”,随着时间推移,既有优势也会逐渐流失。这是另一种自毁。
在找到“很湿的雪”与“很长的坡”之前,大讲情怀与拼搏都是个笑话。时间是非常可怕的东西,足以验证你种下的是嘉禾还是稗草。
没有做不大的生意,只有做不大的老板。太多人没有选好赛道就匆匆出发,把主要精力耗在了无用功上。越努力,越失败。
那么,什么是“复利思维”?通俗来说就是:“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反过来加强A,不断循环。”业界成功的茶老板,无不谙熟个中三昧:无论处在产业链的哪个环节,都能形成自己的闭环优势。不断强化这种优势,回报将是惊人的。
巴菲特不会去推介哪只股票值得买,但他会强调“价值投资”的意义——“短期内,市场是投票器;而在长期,市场是称重器。重量最终才是有价值的。”
做茶要获得巨大的成功,就得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如同股市的“价值投资”。这是一门高深的技术,师傅领进门,至于能达到哪个段位,只能靠自己用心体悟。
有心人,来看看你的“雪球”能滚多远!
文:老茶鬼(茶界独立评论员)201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