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百匠茶学院原创
丨首发于今日头条:百匠茶学院
丨作者:林方致
白茶清欢无别事,我在等风也等你。
宁静致远,方得始终,我是林方致。
四月里,杭城仍是处处百花争艳、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样的春天,除了大自然的热闹,还有尘世的喧嚣。
花朝节,一个传统却最不固定的节日。近年来在中国各地愈发热闹起来。起初是以复兴风雅之说,倡导大家在春天里穿汉服赏花踏青,后边却演变成了各种传统文化弘扬的依托,茶文化如是。
白茶这几年在各地的花朝节展露锋芒,许多商家以“花朝节”的名头举办各式各样的茶会。
鄙人有幸参加过几场,也看到了形形色色的茶会。
有真心实意在为茶客付出的,也有打着活动名义只为捞财的,比如有些茶商撬茶饼的时候粗暴,桌上落下许多茶屑……这连撬茶都撬不明白的,又怎么会在意什么风雅之事呢?
我想这时候一定有人会跳出来指责我:连撬茶这种细小的刺也要挑,真可谓是闲的。
我真的这么闲?当然不是,春茶对我而言很忙的好嘛!
那撬茶真是小事吗?定然也不是,茶事从来都是细微处见真知!
一、为什么说暴力撬茶不好
每一片茶叶从采摘、萎凋到干燥成茶,都是经过了茶农们一道道工序制成的,包含了他们的心血,难道我们不该好好珍惜吗?
茶为了方便储存压制成饼,茶饼紧实,中间的空隙极小,不易撬开。
要是在撬饼的过程中,没有采用正确的方法,就容易出现过多的碎茶末,导致浪费。
有些茶友会由于赶时间、或者不耐烦撬茶这件事,会直接用刀砍或者用剪刀撬,这种方法过于暴力,不仅会使得取量过多,还会使得整个台面都落满了碎茶末,这对讲究的茶事来说的确是忌讳。
这些茶末都是完整茶叶叶片被破坏后留下的,细细碎碎的茶末已经完全没有办法再继续饮用下去了,这不正意味着好好的白茶被浪费了?
设想一下,若是一饼茶长此以往的这样撬茶,取20克茶浪费3、4克,这一饼茶也才350克,哪里经得住这样的浪费,难道不可惜吗?
采用正确的撬饼方法的话,完全不会出现这么多的碎茶,只会有少量的、不多的碎茶出现。既省钱又最大程度保留了茶叶的叶片完整,不是一举两得吗?
况且,茶事本身最讲究茶人的气性,唯有平心静气才能煮出一盏最真挚的茶,这般急切浮躁真的不是茶人该有的配置。
茶友们要是想要了解正确的撬饼方法,可以去搜索历史文章,搜索“白茶撬饼”便可以找到哦。
二、撬不好茶,也容易控制不好茶汤的滋味
撬茶虽是茶事的前奏,但是它若是出现问题,那十有八九,这道茶汤也会有影响。
我们寻常撬茶,都希望能够撬出土豆片似的薄茶片,便于冲泡出最佳风味的茶汤。
但要是撬茶方式不对,容易撬出厚厚的茶片或者撬出的量不够,需要用底下的茶末来补量。
厚厚的茶片由于缝隙密,冲泡的时候,中间的茶叶不能得到很快的舒展,容易导致表面的茶汤已经出滋味了,中间还跟不上速度,使得茶汤前几泡的滋味都比较淡,无法感受到好白茶的美妙风华。
若是碎茶拼凑而成的,由于茶末的叶片面积普遍很小,被完全浸泡舒展的速度很快,这时候就要快速出汤,不然,这道茶就很容涩口。
出汤快的同时,开口还不好控制。碎茶比较小,在用盖碗冲泡出汤时,要是出汤口开得太大,碎茶大量流入公道杯中,那原本澄净的茶汤就变得不美观了。
而且,碎茶在流入公道杯后,仍旧会不断与汤水发生反应、释放物质,导致泡出的茶汤滋味变浓变苦,风味不佳。
可要是为了让碎茶不流入公道杯中,将开口控制得极小,出汤速度慢,就容易造成闷泡,也不利于饮用。
所以,如果真不想浪费碎茶坚持冲泡的话,建议使用茶滤器。
这一类的茶对茶友冲泡技艺的要求是很高的,若是茶友对自己的技艺还不够有信心,那么学会正确的撬饼方法,就刻不容缓了。
三、增大存白茶饼的难度
关于茶饼存储,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听到一些奇奇怪怪方法。
特别是已经有三高,有脂肪肝,或者酒精肝,或有肝炎病史的朋友,尽量少喝酒,最好戒酒,多些健康饮食,多多锻炼,珍爱生命!
就有人有了以下这种操作:为了保证每次都能撬出薄薄的茶片。所以用茶刀从茶饼的的边缘进入,将一个完整的茶饼一分为二,一半存着一半喝。
这样的操作我听完以后也是直接傻眼:谁出的馊主意?
这种看似实用性很强的方法,其实对茶叶的储存很不利。
那半块拿出来经常喝的茶饼,由于茶饼暴露的面积越来越多,与空气的接触面变大了,尤其是撬开的那一面,松散不均,更容易与空气中的水分接触,这茶还没等你喝完,就变质了。
另一半存着的茶饼的储存难度也会大大增加,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浪费。
故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个人建议茶友们在撬饼的时候,顺着白茶饼的层次撬饼,慢慢往里撬,一点一点来。喝多少撬多少,不必一次性撬太多。
小结
讲到这里,我想大家都应该明白“撬茶”对茶事而言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情,小觑不得。
暴力撬茶一时爽,往后却隐藏着无数风险,这些风险到了最后还不是自己买单么?
茶事讲究一期一会,借由一盏茶水,分享一份温暖,而不是闹出一个又一个的笑话。
文章最后,衷心希望各位茶友能够在这个百花纷纷扬扬的春天里,找到自己中意的人事物。
欢迎关注【百匠茶学院】,了解更多白茶的知识!
原创说明:本文由百匠茶学院林方致(baijiang2018)原创出品,欢迎喜欢喝茶的朋友转发分享,其他平台转发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