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曙韵
西晋《风土志》是我囯最早介绍地方岁时节令及风土习俗的著作,也是最早记载年夜饭的资料来源。“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備,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而“年夜饭”一词出现在清嘉庆、道光年间,顾禄《清嘉录》主要记述江南地区的风俗:除夕夜,家家举宴,長幼咸集,多作吉利话,名曰‘年夜饭’,俗称合家欢。另有清光绪年间的《京都风俗志》记载北京百姓大年三十的节日气氛:除夕,都人不论贫富,俱多市食物。晚间,铺肆灯火烛天,烂如星布,游人接踵,欢声滿道。人家盛新饭于盆锅中以储之,谓之年饭。上签柏枝、柿饼、龙眼、荔枝、枣栗,谓之年饭果,配金箔、元宝以饰之。家庭举宴,少长欢嬉,儿女终夜博戏玩耍。妇女治酒食,其刀砧之声,远近相闻。
图片来自于网络
图片来自于网络
小时候物质㿉乏,只有到了农历新年才能添置新衣。对从小爱美的我,年除夕夜看着母亲边吃年夜饭,边趕着手上的针缐,想着年初一就能穿上新衣,高兴的一晩上都阖不上眼。父辈是大家族,曾祖父母从泉州举家移民,父亲当年才七岁,从来没有想过一辈子就回不去了。祖母生了12个孩子,父亲排行老二,却要担负起一大家的生计。只记得父母亲倆人的薪支,一半都交给祖母养大弟妹,自己小家庭过得並不宽裕。但每年大家庭吃年夜饭,总是热热鬧鬧,姑嫂妯娌之间手中沒停过忙活,小朋友们见面也总有说不尽玩不完的开心事,而整个大家庭的宇宙中心则是祖母,像似了民间版的红楼世界。后来祖母离世了,我们一家总跟着二姑妈家过年。母亲婚前主張女性自由,会读书、写字、画画、裁衣服、创作手艺,却不太会做饭。每周会烧一锅红烧肉冻在冰箱分成七份,每天拿一份出来热着吃。她的名言是‘女人不要埋没在厨房里’,所以小时候也不让我进厨房。后来跟着二姑妈住了几年,二姑妈是那种烧一种菜要置辦一种锅具的講究人,所以二姑夫宠着她常常给添新厨具。每年除夕总一个人从早忙到晚,就为给大家準備年夜大餐。因此我对家宴的概念,就是除夕夜的一桌子工夫菜,一家大小围着一个精神领袖吃饭。
九零年代在台湾,过年围炉是年夜饭的普遍形式。吃完饭大伙会聚在客厅看春节电视节目,电视机前往往擺了个不锈钢茶车,一家围着喝乌龙茶消食。受到潮州工夫茶的影响,亲友间围着茶炉喝茶吃奌心聊天敍旧是典型的家庭新年活动。社会经济逐渐富裕人人见面的问候语也从‘吃饱了吗’发展成‘来喫茶’。
早期不锈钢茶车
九零年末有次去越南惠安过年,这个曾经是沉香集散地的都市,活脱脱就是一个清代的中国城镇,有各地的乡会馆,一进门就擺了一个大壶数只杯子,浓浓的待客之道。惠安也过中国年,市集里尽是水仙、桃花、灵芝各色吉祥年货,还到处張贴红色春联,但写着越南文字。走到一家五代世家的古董店,店内保存祖上留下来清末的傢具,而最觸动我的,是二楼祖先牌位上供着的全套景德镇外销餐具,底部落款写着他们的家族堂号。
老北京年夜饭(图片来自网络)
来自全国各地,过年过节南北习俗差異很大,却也都离不开这杯茶。潮州菜精于烹制海鲜、重刀工讲究食材,配上重香气滋味浓郁的凤凰单丛,以功夫茶型式㵸饮三杯,消食养生是年夜茶首选。以辛香麻辣出名的川菜,饭后来杯窨花绿茶或蒙顶甘露,相得益彰。滇菜食材调味丰富,焖壶普洱解腻又消脂。闽菜发源于福州,较淡爽清鲜,饭后来壶铁观音或岩茶,配上三兩式糕点,结伴守岁。老北京的年夜饭讲究‘四四见底’,即四涼菜、四热菜、四肉菜、四汤菜,取事事顺利之意。因北方干燥,适合喝些白茶,或老北京的茉莉花茶,配上稻香村的京八件,一家子看着春晚守着岁。吃饺子也是除夕的重头戏,以子时(晩上11奌至1奌)吃饺子代表新旧年交替、辞旧迎新之意,配上清脆的腊八蒜,再来壶陈年生普,养身又守岁。
图片来自青塘家宴
青塘除夕家宴
茶家家宴
茶家家宴
茶家家宴
图片来自网络
茶家家宴
茶家家宴
茶家家宴
腊八蒜
今年的年夜茶,你準備好了吗?
- The End -
茶家十職創始人:李曙韻,中國著名茶人。劇場茶會的開創者,引領當代茶行業走向人文美學。一九九六年至今,用二十五年的時間,不斷創新和顛覆當代茶行業,持續讓中國茶更時尚,更具活力,重新塑造中國茶的文化面貌。用茶席美學將茶文化重新带回到每個中國人的生活里。
—//—
“优质的好物,就是可以一直持续不断给你带来惊喜,让你感知幸福的东西。”——松浦弥太朗
茶家希望借由好物,带给你幸福的生活,
哪怕只是一泡茶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