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酶”茶工艺的产生源于解决用云南大叶种茶制作绿茶时,如何去除其“苦涩味重”的难题。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滇红”创始人冯绍裘先生在顺宁(今云南凤庆县)茶厂,以云南大叶种茶试制“云红”(即滇红)时,曾试制绿茶,但终未能去除其苦涩味而失败。
1942—1944年间,汤仁良先生在顺宁、墨江等地多次仿制“毛峰”、“玉露”、“龙井”等高档绿茶均未获成功。
新中国成立后,浙江、安徽等地的高校生分配到云南,带来了以小叶种工艺制作绿茶。茶品送到茶叶专家手中,得到的论断是:“云南大叶种茶只能制高级红茶,不宜制绿茶。”
这个论断如同一个梦魇,始终压在汤仁良老先生的心里。也成为他坚持不懈,不断探索,积极研制蒸酶茶的原动力。
初制伊始,当时是计划经济时代,汤老只能和茶农讨要少量鲜叶,用开水壶喷气熏蒸,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慢慢积累经验。
改革开放后,汤老借调到凤庆茶厂茶科所,一边进行蒸酶茶的研制工作,初试成功制做出“珍眉”(即后来的蒸酶茶)。
通过反复改造制茶机具,并不断完善制茶工艺,一九八八年蒸酶茶试制成功并投产。一九九五年,我国茶学专家陈椽教授为蒸酶茶亲笔题词:“原璧归华,更新换代。形质并茂,还我国饮。”
蒸酶茶有效保留了茶叶中蕴含的营养成份,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成品茶可以长期放置仍能保持新茶的鲜活。同时经过络合作用将EGCG最大限度保存下来,对人体具有消炎、抗病毒、抗动脉硬化、抗血栓形成等保健功能。
蒸酶茶也继“滇红”之后,成为临沧茶叶的第二张名片。
注:本文数据来自汤仁良《蒸酶茶史略》手稿,感谢王正书女士提供详实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