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有几位茶友跟我说,要成为普洱茶专家,或者老茶客需要慢慢体验,短时间也有可能,但要真正理解还需要时间沉淀,而且,就算不用28小时,我们喝茶时间久了,一样可以成为普洱茶专家,我很好奇,我就问,您这个理论哪里来的?这位茶友意味深长地说,国外有一个定律,“一万小时定律”听过么?这个定律是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我默默地喝着茶,思考着问题,他接着说,我们所从事的行业,从一开始会,到不会 ,都是持续不断重复的努力,在工作中获得技术,经过多年总结,最终成为行业专家的,这个理论似乎没什么问题。但是15秒之后,我有了答案,这是留给没有选择权的人用的。我们又被洗脑了。
首先,没有选择的人有聪明的,有笨的,他们都会在某种程度上有意识与无意识地反复重复地做某件事,这才是一万小时的定律的核心,他与专家不专家毫无关系,社会上有很多不成功的案例,不用一一举例,我用电脑用了一万小时了,我也没见我自己能创造一个操作系统呀。许多人会编程,几年了,为什么不做一个国人的操作系统呢?很多人知道芯片制造原理,为什么没造出芯片……,所以,我们被洗脑了。
我们来看看普洱茶行业让一万小时定律失准的诸多案例:
1,普洱茶水深。喝普洱茶健康还是喝“贵”?昂贵背后的理论是我们自己的健康吗?喝出中国文化的信任,名声?我们健康才有体面是不是?茶喝了,感受不到健康还有什么价值?喝健康了不就是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如果茶喝了感受不到健康,是不是叫做人傻钱多被人笑?当然有钱人可以忽略这一条,毕竟健康是自己的,心情好也是健康需要的。这些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以一万小时做规律,10000/24小时=417天,也就是一年一个月不到。每天喝茶是以间断或者连续喝3小时,每天2到3升水为例,也就是【417天X(24/3)小时】/365天=9.2年,也就是说,经过9年零2个月应该有普洱茶解决健康的方案,接下去我们应该有保证健康的方案出台,可是呢?从2000年到今天为止,专家教授越来越多,至今没有人站出来承诺的,反而被方舟子脸打得不要不要的。实现不了,连我们先人以绿茶为万病之药的基础都给推翻。
2,老茶客说不清楚问题,问题如下:
(1) 有很多人说生茶新茶伤胃,然后说茶的美好,以《茶经》,日本茶道荣西禅师吃茶养生记为案例,而这些茶,陆羽写的茶经,以绿茶为起点,吃茶养生记说茶为万病之药,为末代灵药。这与目前喝新茶生茶实例不符合。与茶经说的久服有力悦志的事实不符合。普洱茶现在实行的标准是熟茶,与我们喝的历史不符。
(2) 生茶是传统绿茶的一个代表,很多人喝新茶生茶,也承认不伤胃,但是很多人没有喝到真正的新茶生茶,最终也承认了伤胃。这是我们现代人的认知,我们以为是真理,但曾经的人喝新茶生茶并没有说伤胃,只是留下了拼配等级粗老的号级茶,这足以证明了,绿茶是不伤胃的。新茶生茶伤胃的例子很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懂茶和卖茶者没有承诺新茶不伤胃,简单地说,没有人带着喝,也没有人承诺茶为万病药,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如果喝茶大量喝出病,那么茶怎么可能流传千年,同时传到日本作为茶为万病之药的事实呢?怎能传到日本,成为万病药?
(3) 老茶客喝茶,有没有发现,现在我们是否感觉到喝生茶,熟茶,效果越来越差了?是不是会经常感冒,鼻炎,有虚火?那些慢性疾病,亚健康症状,跑医院是不是多了?又或者准备去医院的想法增多了?我们是不是真的老了?有时候健康程度还不如身边的朋友?这个与价格区间成正比。喝茶不是应该显得年轻吗?动不动要去美容院,经络活血,这又是为什么?这些都与不会喝茶,没喝懂茶有关。
3,现代研究表明,摄入茶多酚一定剂量后,会对肝造成损害,这在以前,茶多酚是保护肝脏的机理不符合,但是与我们中药医书的内容是相同的,茶的确记录是有毒,有的记录是没有毒的。比如,李时珍,他把他那时候的认知以及地区的药材跟曾经的医书做了比较,发现出入很大,于是重新记录了《本草纲目》。因此,我们今天的科学研究方法不对。在茶经中明确指出,“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陆羽已经把茶多酚致癌的问题说了一清二楚了。至于怎么精益求精?我们古人说的四个字——看茶做茶。我们古人以获得健康为标准,现代人以安全为标准,但是安全只是在某个层面才是健康的。如果生茶新茶伤肝肾胃,熟茶是以生茶为毛茶为基础发酵而来的,所以这样的熟茶伤胃由显性转为隐形成了定时炸弹。通过研究发现,很多喝熟茶的人,皮肤气色萎黄,与中医望诊结论胃不好的事实相符合。
能说明一万小时定律不实用的例子很多,不一一介绍,作为普洱茶来说,一万小时能不能成为专家?答案只有一个,选择的茶是否能保证人安全健康。所谓专家,就是能够在某一领域发挥作用的人。这些人对社会有两种贡献,制造麻烦,解决问题保证人们健康发展。所以,专家的定义很宽泛,后来建立了一套“证书标准”,用来说明他们的成就。一万小时我们今天通过喝茶或者喝普洱茶能了解到什么?大部分人相信应该停留在口感,香气,滋味,外形,茶汤,身体感受上,那么这些是为了什么?作为专家,有些人会吹山头,海拔,环境,种植等等,我只问一点,这些研究为的是什么?除了更安全健康外还能干吗?是的,这才是专家教授的价值,保证人的健康。
总结心得,一万小时定律是《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虽然证明了一万小时失败的例子多如牦牛,但不得不承认,有时候我们必须借助一万小时的定律,它对我们阶段性学习地总结经验非常有好处。当然,它的成功,是有前提条件的。一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一万小时定律”案例背后的核心是——我们的起点,然后花时间去刻意练习。工匠精神几乎都是这样,枯燥而乏味,茶道的书《日日是好日》是这样描述的。而一开始的起点是最重要的,如果起点很低,我们即使是一辈子,我们都难以成为专业的,而作为传统的普洱茶,今天科技的张冠李戴无法承诺健康养生的茶,更让千年历史的茶成了无法继承的根源,因此,茶要有价值,专家教授品牌必须先承诺健康养生,而作为消费者,如果需要真正健康,我们先要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不伤胃。而普洱茶的特殊性,以及六大茶类真正的健康,我们需要28小时才能真正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