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
我们在冲泡茶时,如果茶析出不够,茶汤会出现水味。但茶汤透析出来后,继续浸泡,会过浓。冲泡茶怎么最适合呢?就是茶水刚达到交融,而又恰好不现水味。如果我们能保持每泡析出一致,浓淡一样,那么这道茶可冲最多泡,或说最耐泡。如果照这种方法冲泡内含物质丰富的茶,会得出每泡滋味不同的茶,给人多层次的享受。茶的内含物越丰富,层次感越明显,层次也越多。主要原因是茶的内含物在不同泡数,有不同的析出,各物质析出的比例也不同。大多数情况下,在六泡左右的时间会出现茶峰(高峰),此时,叶面打开舒展,析出最好,茶汤饱满厚润,茶力浑厚澎湃,令人眼前一亮,为之一振。一道层次丰富的茶,给人一层一层不同的享受,令人回味无穷。要得一道层次丰富的茶有两个条件,一是茶内质丰富,二是冲泡技术。
韵
韵=音+韵,音韵就是韵了。多种不同的声音和谐匀称地叠加在一起,产生悦耳的效果,给人有多层次的听觉享受,愉悦,令人赏心,这是韵的原意。说到茶韵,一定是色、香、味俱全,而且和谐地搭配在一起,给人多层次,立体式的享受。人对茶的第一感观应该是色,通透油亮的茶汤,悦人之目;第二是香,幽雅自然的清香,沁人心脾;第三是味,丰富的滋味,利人之口舌。色、香、味和谐的结合,构成了茶之韵。有茶韵的茶可称之为好茶。一个好茶的色、香、味是有必然联系的,不是孤立的。它有这样那样的好色,就会有这样的好滋味,有那样的好滋味,就会有那样的好色。
如果,有好色好味,还能出香的好茶,就更了不起了。因为,茶香是最难得的,也是最容易失去的。所以,好茶应该很好地保存。有茶韵的茶是迷人的,令人回味的,使人喝了以后忘不了,喝了再想喝,越喝越想喝。苏东坡所说的:“从来佳茗似佳人。”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厚与浓
茶里面有厚与浓两个概念,而且较容易被混淆。搞清楚这两个概念,有利于正确认识茶叶。我们不细加以分析,会以为厚与浓差不多,甚至认为是同一回事。其实不然,其分别颇大。用音乐打个比方,交响乐,上百件乐器同时演奏,但每种乐器发出的音响却是清晰可辨的,给人立体的听觉享受。尤其是欣赏现场演奏,更有清晰的感觉。为什么呢?
因为每种乐器的音频音域是不同的,所以它们不会相互影响,而且清晰可辨。将各种乐器不同的音频叠加在一起,就产生厚重的听觉感受。如果同一种乐器奏出同一音频,无论增加多少件,都只能增加其音量,而不能产生厚重的效果。相同的音频,只能有音量大小的变化;不同的音频,就有厚不厚的区别。
茶,厚是指滋味丰富,多种不同的味道和谐配合在一起,给人饱满厚实的感受;浓是指某种味道的强度。某茶如果不够浓,可增加投茶量,增加水温,增加浸泡时间,就可以达到了,但它只是原有的味道叠加,即增加其浓度,而不可能增添出其他味道来。
某茶厚,是天赋的,即它原有内含物质丰富,析出丰厚的滋味。有时候我们说,这个茶淡,其实就是说,这个茶不够滋味,不够厚。有误解者,或有意误导误解者,把不厚的茶,冲泡得更浓了。搞不清厚与浓的区别,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容易被人忽悠,或被人忽悠而不自知。
茶底
茶底,或称叶底,指干茶叶充分冲泡开后的茶叶。由鲜叶制成的干毛茶,颜色和形状都发生了变化,不是很专业的人士很难从干毛茶辨别出茶叶的好坏。茶底对鲜叶有基本还原,对颜色也有相应的还原,相对而言看茶底是比较容易辨别。好的茶叶必须用好的鲜叶制作而成,这是必须的。而鲜叶跟茶底是对应的,好的鲜叶造出的茶叶所得出的茶底,是有共同特征的;
不好的鲜叶造出的茶所得出的茶底,也是有共同特征的。好的鲜叶,养分充足,内含物丰富,叶面肥厚,持嫩性高,生长期长;相应的茶底,也会肥厚,富有弹性和光泽。不好的鲜叶,正好相反,叶面单薄,纤维质高;相应的茶底,就会单薄,生硬,暗哑。
看茶底辨别茶叶,是比较直观容易的,当然评判一个茶,是需要多方面,也可以从多方面综合判断。只不过,开始从茶底看,比较容易,直观而已。到了熟悉以后,会发现无论从什么方面看,原来都是相通的。
回味
回味,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停口之后,回出来的滋味;二是指事后对茶的记忆。很多人饮茶,一杯接一杯,没有停顿,只注意饮的感觉,没有注意饮之后的感觉。饮茶,入口是一刹那,停口之后才是持久的。考验一个茶好不好,停口之后更关键,更重要。不好的茶,停口会苦、涩,而且不化,咽喉粘连,口腔收敛,打不开。好茶,停口回甘回甜,口腔,咽喉打开,生津开扬。如果再好的茶,更会口齿留香,舒心气顺,怡神静心。感觉美好,令人津津乐道,回味无穷。此是茶令人回味之其一。人生由无数的事情组成,即便是一天也会发生很多事情,很多事情发生就发生了,过去就过去了,不会给人留下记忆。能给人留下记忆的都是比较特别的事,能令人经常想起,而且记忆犹新的,就是很特别的事情了。
味道是一种感觉,而且一闪而过,能留下记忆,证明就是很特别的。如果,一个茶能令人经常忆起,并且很想再品尝,证明这个茶就是很好的茶,很值得回味的茶。换句简单的话说,就是一个茶,喝完以后,想再喝就是好茶;喝完以后,不想再喝就是不好的茶。
品茶有三重享受
第一种为口腔;第二重为身体;第三重为精神。茶可利口,是人所皆知的。说到身体,精神就并非人人留意了。我们这里用“留意”两字,是说只要留意,人人都可以有的,并不是特别神秘的东西。我们的先贤,反观自己的身体,气血的运行,发现了经络、气功。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只是我们有没有静下来去做这件事而已。茶回甘,生津可谓利口;心、肺舒展,气血畅顺可谓利身;心身愉悦,宜神理气可谓利神。所谓三重是对初学者而言的,到后来融会贯通,其实是相对应的同一回事。茶喝入口,口腔感受是最明显,初学者注意力集中在口腔,还无法顾及到其他。到熟以后可生巧劲,进一步感觉身体,精神的感受。
我们说,品茶的三重享受,当然是指好茶。好茶才会回甘,生津;回甘,生津的茶,才会令身体心肺舒展,气血畅顺;精神才会愉悦,宜神。是相对应的,也是同一回事。换句话说,我们可以用这些去体验一个茶的好坏。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不同的角度去评判一个茶的好坏,但到最后你会发现好茶之所以为好茶者,在不同的方面和角度都是相对应,互为因果的。
我们之所以不厌其烦地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说茶,其目的就在于让茶友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分辨茶好坏,最后达到融会贯通。我们的系列性文章,单从某一篇看,可能会偏,但总体去看,就不会失于此了。有时候,一篇好像说一个问题,但其实连续几篇都是说同一个问题,只不过是同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所以,有些茶友看某一篇会觉得不好理解,但连续看,从总体看就好理解了。
喝一杯好茶固然心旷神怡,但如果能喝一杯自己亲手泡的茶,满足感会更强烈的。可如何才能成为一名泡茶高手呢?
【选择一个舒适安静地喝茶环境】
好的环境可以让身心安定下来,这是品茶学茶泡茶的首要前提。心静处即是道场,心安处即是家园。心浮气燥是泡不出好茶的。
【邀请两三位懂茶的朋友共饮】
在没有完全懂茶之前你应当经常参加或邀约茶会,这可是学习的好机会,当然也不要太小气,多拿出几泡自己收藏的茶和大家一起分享才更快乐。
【多喝多学多记多走动】
如果感觉自己还不懂,可以约上朋友一起到有一定规模的或茶技公认的茶店,依价位,从低到高对比着喝,一分钱一分货,因为每个价位的茶都有它的特点。
【虚心学习请教,互通旁类】
不要想一夜学成,泡茶首先要求有虚心、耐心,是真心想懂茶,想学习茶文化。
有了这样的学习心,多方接触学习,泡茶自然会加速学会。
【谨慎处理自己的主见】
喝到一定量时要有自己的主见,泡的茶是否好喝完全是因个人口感而定。
如果有人泡的茶比你泡得更让你感觉良好,那么就应该用心向他学习,嘴巴不会骗你。
【尽量吸收各种观点,不断丰富自己的茶叶知识】
茶叶的品种太丰富,同一款茶还各有千秋,而泡法也不尽相同,应适时而变。
但是基础知识必须牢记,比如区分岩茶的水仙、肉桂,普洱茶的生茶、熟茶、新茶、老茶,乌龙茶的铁观音、黄金桂等要学会分辨。
【理论联系实践,不断用行动改变自己】
茶最终是通过冲泡完成品饮,如果不亲自动手,这其中的许多体会是无法感受的。
比如出汤时烫手这个问题,多少年的前辈,不小心也还是会有烫到手的情况,只有动手了、认真了、多加练习了,才会有所进步。
【泡茶的关键是自然、快乐,泡茶的最高境界:生活茶】
同时,茶叶可高可低,关键是当下是否快乐。如果你用心为身边亲人、朋友奉上一杯茶,此刻茶是否好喝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享受了当下愉悦的幸福时光。
传统的饮茶习惯就是让我们在凡尘俗事中保持一颗正直平静的心,上对父母下对朋友,以茶为媒真心相对。
茶,随意喝就好,平常人以平常心喝平常茶。
蹭茶是一份修养,茶因礼而自然,香因合而美。
修养一:掌握最基本的茶叶知识
蹭茶的第一要素就是掌握基本的茶叶知识。
对茶叶了解得越多,喝到好茶的几率就更大;且在与茶主人交流的时候,也能更加娴熟,一来二去,在店主心中留下了好印象,不说经常蹭茶,买茶都更加优惠放心。
品茶用心,腹中水墨文章,自然茶香悠远,指点江山,给人是一种享受,一种惬意。
修养二:不要不懂装懂
千万别充行家,不懂就实实在在地说自己不懂,虚心求教。进店首先尊重老茶友,尊重茶友,老茶友也会尊重你。
一坐下就挑毛病的人,人家一般不会和你争辩,但也绝对懒得理你了。和煦春风,品评得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茶道万千,得道先后,各有所长,诚心即可。
评论口感时也不要拐弯抹角,自己觉得不合适就直接说“不喜欢”,涩就是涩,苦就是苦。
修养三:会泡茶
在蹭茶的时候做到不光品茶能道出一二三,有泡茶技艺压身,老茶友肯定不会拒绝给你展示的机会,尝到你泡的茶,自然会放开得聊。
恰逢茶味变淡,你便可以说,需要换茶了。一般的老茶友,这时候要么是拿出不错的茶让你品尝,要么就是问你平时爱喝什么茶,这可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
修养四:能提出意见
许多人都会以为,要喝到好茶,就要会讲好话,因为茶的主人肯定是喜欢听你夸他自己的茶。这话不假,但光会讲好话,是蹭不到真正的好茶的。
在品茶的时候,除了细细体会之外,也要能挑出茶里的个别小问题出来:“这茶年份不够啊”,主人觉得你是行家,会拿出年份够的茶来一同品尝。如果说到点儿上,或许能与主人以茶交友,反之,会惹来反感。
蹭茶的学问还有很多,今天分享的是一些最关键的,偶尔蹭茶,不仅有意思,对于双方来说也都是一件趣事。
而蹭茶最重要的是能遇到适合自己的茶,并把它买下来!
相信各位茶友有很好的想法,不妨一起留言、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