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时期及之后的茶人,把水的来源分成了“天水”和“地水”,“天水”指的是雨雪露水,也是自然界中仅有的软水,软水泡茶,能最大化的不使茶汤失真。
在《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说妙玉泡茶用的是隔年冬天,梅花上落的雪,采集在一起,窖藏之后用来泡茶,可谓是风雅到极致了。
我前几年听说南方有一个茶馆,接取特定情况下的雨水,经陈放过滤之后,拿来冲泡绿茶,很受顾客的欢迎,也听说有茶友这样尝试着弄过,但是茶汤涩苦难咽,而且泡出茶汤的汤色和颜色都不正,不知道是地域的原因还是处理手段有问题。
陆羽《茶经》言:泡茶用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那千百年来,我们习惯性地把这句话里的上中下,理解成优良差,品级好坏的意思,但其实结合《茶经》里面内容的上下文,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说的是方位,也许他的本意是讲,山水要取山上的,江水要取中段的,井水要去深处下面的。
按照陆羽《茶经》中,他比较茶叶产地,和茶碗优劣,惯用的是上,次,下,再用上中下说等级时,均是以上者,中者,下者强调的遣词语法方式看,都验证了这一点。
那么衡量水适合泡茶与否有哪些理化指标呢?
一共是来自于三方面:
第一项,微量元素的含量。
氯化钠,每升水中不高于四百毫克,否则水味会变咸,若是水中铅的含量达到0.2ppm时,茶味儿则会变苦,镁的含量,大于2ppm时,茶味儿会变淡,钙的含量大于2ppm时,茶味儿会变涩,达到4ppm以上时,则茶味儿也会变苦。
第二个方面,是关于水软硬度了一些指标。
自然界中的水,可以分为软水和硬水两大类,含有钙镁离子少的,我们称为软水,含量多的,就称为硬水,又因他们的浓度形成了硬度指标,我们习惯上是把硬度低于8度的水,称为软水,高于8度的称为硬水。
若是因含有碳酸氢钙,或者碳酸氢镁引起的硬水,我们称为暂时的硬水,这种水只要煮沸了,在化合分解作用下,生成不溶性的碳酸盐沉淀,就可以变为软水,如果是因含有钙和镁的硫酸盐或者氯化物引起的硬水,煮沸了也无法形成作用,我们就称之为永久硬水,比如地层深处流出的水,或者深井水,就多属于这类。
像日本的多数地区,水在硬度在7至9度之间,这类水泡的绿茶,滋味鲜爽,汤色明亮,故此偏爱绿茶。而欧洲的许多地方,它水的硬度是高于20度的,如果泡绿茶,茶味不浓,因此呢,多喜欢喝条调饮红茶,咖啡,可乐等重口味的饮料。
第三个方面,是我们需要了解水的酸碱度,也就是ph值的相关指标。
在说这个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酸碱性,它指的是物质在酸碱反应中呈现的特性,常规测试办法是用ph试纸或者石韦试液或者酚酞试液来检测。
酸碱性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是有着不同定义的,而且还有着布朗斯特酸碱,路易斯酸碱等不同学术的说法。食物的酸碱性,是根据食物完全燃烧后,产生的灰分,融于水之后,检测这个溶液的酸碱性来划分确定的。
比如我们说茶叶是碱性食品,是指的是把干茶烧成茶叶灰粉之后再溶于水然后检测这个水是呈碱性的
ph值在6.4以下的水,是被称为“酸性水”。ph在6.5到8.0之间的水被称为“中性水”,ph值在8.0以上的,称为“碱性水”。
一般天然水的ph值,基本上都在7.0到8.0之间,呈弱碱性。纯净水的ph值在5.0到6.0之间,呈弱酸性,六大基本茶类的茶汤也均为偏酸性的,这点要切记,就是茶叶,呈碱性的,但是茶汤是酸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