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聚在一块喝茶,谈到普洱茶,有个朋友突然冒出了这样的一句话:“感觉,手中的普洱茶有点喝不懂。”
为何这样说呢?
包装上同样写着“老班章”,而那个口感,却不一样。别说老茶,连新茶,都很难喝到一样的口感。
因此,有茶友开玩笑:你们是不是掺杂了什么东西呀?
明明都是同一个山头,可,这滋味却千差万别。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没有那滋味,那香气,还是老班章吗?
我们心中都明白,当老婆饼变成鸡仔饼的味道,那老婆饼就不复存在!这样的创新,更像是一种“摧毁”。
因此,有茶友说,普洱茶需要一个标杆,就像大益的7572。
普洱茶原本就是一山一味,为何,到了我们手里,变成了一山百味?
记得有一次,在茶博会上喝老班章,可这口感不像是老班章。便问美女茶艺师:这茶为何和我之前喝的滋味不一样?
得到的回复是:我们家的制作工艺配方是独家的。
熟悉唛号的朋友,应该知道,包装茶上面有两个数字和配方是有关的。
或许,就是因为每家茶企的配方不同,让“一山一味”遍地开花,变成了“一山百味”。
“一山百味”值不值得推崇?
或许,茶企的本意是好的,可云南普洱茶一山一味,才是普洱茶的本色。
正如老班章的茶就应该是入口苦涩,回甘迅速;易武的茶就应该是香高水柔,柔中带刚,这才是正宗的普洱茶。而不是表面是老班章的茶,实际是易武的口感。且不说张冠李戴的嫌疑很大,更怕有些人借助“拼配”的名头,混杂,勾兑茶箐。
当老班章茶变得柔甜,失去其“本性”之时,人们丢失的,不仅仅是茶,而是一份传承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