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茶香与滋味,就像是一见钟情,与你相见了所以有些心跳,脸有些红。
这是一个极其曼妙的过程。
这种曼妙,老桑要先讲个故事。
福建建州能仁寺院内没有一棵茶树生长在石缝中。
寺内和尚将这里的茶叶之称茶饼八块,叫石岩白,四块送给了蔡襄,另四块送给京官王珪。
一年后,蔡襄去拜访王珪。王珪立马让弟子泡茶接待,蔡襄喝了一口,脱口说:“这茶很像能仁寺的石岩白。”
王珪不敢相信,心里暗想,怎么可能。
当他盘问下,果然如此。
我们不得不感叹蔡襄这位茶学家拥有如此敏锐的嗅觉和味觉。
老桑觉得,我们寻茶,就是寻找茶香与那一口滋味。
于我而言,我感觉,我的嗅觉和味觉,真不敢恭维。
我没有办法修炼成喝一口就知道是哪里的茶。即使原来茶泰斗张天福我想都不可能赛过蔡襄。
那么蔡襄那杯中滋味长,那杯中之茶学大家,如何修炼而来的呢。
我们首先要讲下宋朝的“点“茶法,这种方法现在日本茶道还沿用。日本的抹茶道其实就是当时宋朝的点茶方式。
当时的点茶,就是沸水冲泡茶粉之时,需要不停地搅拌,使得茶汤生发出泡沫,泡沫越细越好,等级也越高。
古代贡茶是有分等级的,皇帝赐茶,亲王才可能得到龙茶,而皇族、学士、将帅次之,可能被赐凤茶,并依次递减。
当时蔡襄是福建转运使,负责贡茶制造。从这点可以判断出蔡襄对茶的研究可见一般。要选好茶,负责贡茶制造,他就是裁判员。
一泡茶好与坏,估计他都得先点。
越好的茶通过点茶后,会生发出超细白的泡沫,明眼人无须品尝,凭目视就可以判断了。
白色细腻的泡沫,作为一种视觉奇观,实用是现在福建建阳也就是建州烧制的黑釉建盏,方能展现其魅力。
当时宋朝的斗争可谓是激烈,超乎前朝,后世也无法比肩。
范仲淹有诗说:“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可以看出,谁能冲泡出一泡好茶,谁能品出一泡好茶,可以说无上荣光。
蔡襄之所以有如此敏锐的嗅觉和味觉,我想与宋朝斗茶比赛森严的制作是分不开的。
不像当下,我们都在喝茶,但试问有几个真正懂得品一泡好茶呢?
正是现在茶市场鱼龙混杂,混乱不堪,我们那种万千滋味早已不纯粹了。
寻找茶香与滋味,就是寻得那份喜悦,那似乎有初恋时那般味道。
就算不远千里万里,为了一泡茶,我们也要让生命发热添香。
也要不改初衷,把滋味装满心灵,让曼妙倒满杯,一口饮下。
我相信,老桑的念念不忘,您必有回响。
孤独的时候,我们不如吃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