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如果没有震慑人的力量,品质做得越来越差——不是说五十元有五十元的品质,五千元有五千元的品质这类观念——而是不管任何级别与价格,都有没做好的茶,喝起来没滋没味,不堪咀嚼,不具茶的香味,喝了比不喝难过。茶的味道不足够好喝,人们没有什么理由要找几只好用的茶器来泡它。整整齐齐弄一张茶席来侍候它,更是浪费心血。
任何一道制茶的程序做得不对,茶汤效果就不会出现应有的质地,比如发酵不到位,成茶会有臭青气;焙火未到位,成茶有水味;这些都是制茶者出差错的地方,我们实在不必虚与委蛇,也没有必要全神贯注、严阵以待一道品质欠佳的茶。按理说,歌者演唱走音会被观众喝倒彩,运动者失误会被扣分,舞者跳错舞步,粉丝会马上嘲弄地闹退票了。事情没做好、作品失败了,未能做出应有的水准,就会遭遇淘汰或被唾弃,没有人要买单。然而,茶界的人即使买到劣质茶、喝到了没水准的茶汤,大家也闷不吭声,仿佛说了出来就会成为一件没有品德的事情,喝茶者仿佛都必须墨守行规,说些泛泛赞美之辞,甚至还要宣扬∶别太在意茶好不好喝,要感恩人家做茶做得那么辛苦;浓淡无所谓,最要紧是尊重泡茶者一番努力的心意云云。在茶席上大家只忙着"当一个好人",焉敢提口与鼻之艺术享用,如果提了,大家就会说你低级趣味,只知道吃吃喝喝,故茶汤被荒凉已久。
这是茶界不健康的现象。茶叶品质没能好好依着该有的工序做好,都不可被理性地提出质疑;人泡了、喝了这些茶,统统不能客观地说出以茶论茶的看法,都要"隐恶扬善",强调每个茶有每个茶的味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喜爱才可以。谁提出疑问,大家便会责怪他在打击茶文化的发展。茶做得不好,是无助于发展茶产业的,因为人们喝了身体会不舒服,甚至不健康。故茶道艺术家泡茶时要坚持对做坏了的茶叶说不,绝对不泡、不喝制作不当的茶,从喝茶的最下游,反过来要求上游的制造者必须做出好茶,才向他们买茶,这是我们的反思。
我们提出,现在是时候整理属于茶道的香味美学系统了,首先茶界需要制好茶,有好茶卖。没有好的茶叶,茶道艺术家无法表现茶道艺术内涵。茶道艺术家获得好的茶叶作品,才谈得上要呈现一个好的茶道作品,如此才能将香味发展成口鼻之艺术。我们喝到的茶是不是让我们觉得很愉快?愉悦才产生美感,坏的茶喝了让人身心灵都郁闷,引不起我们的爱恋。青涩味太重、寒性太重的茶,喝了身体有负担,感觉饥饿胸闷,不能舒畅地一口接一口喝,那就产生不了美。
培养茶道香味美学,首先要有培养自己成为"杂食者"的观念所谓杂食,即如果他也学习欣赏音乐、画作、歌唱、舞蹈、建筑等,那么当你问他听何种音乐,他不会回答你只听古典音乐(认为较高雅)而绝对不听流行音乐(认为较低俗),他会说∶只要好的音乐都听。这表示他已经摆脱音乐选择的困扰,见识日渐成熟。"杂食"在茶道代表各个不同层次与境界的茶,要喝遍不同地域、季节、山场、价格、制法的茶,"杂食者"除拥有敏锐的感官与过人的记忆力,还需要有开放的心态与健康的体魄,提炼茶汤之美,当坏茶好茶统统喝遍,茶道艺术家才有客观能力分辨优劣,才能开发"好好喝茶,欣赏茶汤"之美学系统。(作者:许玉莲。来源:《纯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