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饭局,从来都不简单。
很多地方的饭局,如果酒没喝好,就说明招呼不周,但也总会有特殊原因喝不了酒的情况。如果有人喝不了酒,常常会看到这个人在敬酒或回敬的时候以茶代酒敬对方,以表示礼貌和尊重。
这种如此机智的做法,究竟是谁想出来的呢?这是有历史典故的。
晋代陈寿在《三国志·吴书·韦曜传》中记载:
皓时,每飨宴饷,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饮酒,率以七升为限。虽不悉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或为裁减,或密赐荼荈以当酒。
“荼荈”就是现在的茶汤。这是我国现存最早具体记载饮茶的史实,也是“以茶代酒”这顿操作的出处。
吴国君主孙皓特别喜欢设宴喝酒,参加宴会的人都得喝酒,且至少要喝七升。有一次开设宴席的时候,韦曜也参加了,但他不胜酒力。韦曜是孙皓父亲的老师,因此孙皓很敬重他,知道他不能喝酒,便暗中赐给他茶来代替酒,这样韦曜不失礼节,孙皓也不丢面子。
从这个典故也可以看出,在三国时期,宫廷中已经有御用茶叶,饮茶之风已经在宫廷中兴起。后来这个典故流传开来,人们开始把“以茶代酒”用在酒宴上或是其他需要喝酒的场景中。
后来宋代诗人杜耒写的一首《寒夜》,描述了“以茶代酒”的雅趣: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用,才有梅花便不同。
诗中描述了客人寒夜来访,没有美酒佳肴,却有竹炉煮茶,主人与客人在寒夜中饱啜醇香的热茶,甚是享受。这体现了以茶代酒的高雅情趣,也流露出了以茶待客的真情。
我国的酒桌文化、饭桌礼仪历史悠久,作为一个礼仪之邦,最重要的是不能失了礼节和体面。
所以当饭局上不能喝酒时,不妨以茶代个酒?
本文为原创,转载须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