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顺手带了个茶去朋友处喝茶,
喝着喝着,我想起来,这个茶,是上月底时想要写成一个文章的。当时的感触比现在更深一些,时间一点,感觉没有了。
朋友说,这个多少价?有多少量之类的,他想分着做点,我说,你一个做版纳茶的人别做这边的了。
虽然原料还在,但我也不想分给别人。价格有安全感。
这个是几个月前的就决定好的原料,到了8月时才决定做成什么产品。在茶山上放了近三个月。
一个恣意的雨季之后,需要加快速度决定一些事了。
品种多了,思路就有些乱了,不是好事。
最后决定,做成200克的团茶。
理论上来说,只要茶好,做成什么样子无所谓,操作起来,没这么容易。
需要找到这个平衡点。可能对,也可能错。
昔归大村,前段时间自己喝时当时记下的要点:
开汤有邦东菌香汤感,
有邦东的特有的小苦底,
微微涩,很快没有,
茶气比较足,
喉咙苦底明显,
甜的快和深是邦东重要的一个点,
今晚再喝,朋友泡茶:
茶气,细腻度,是能够感觉得到的另一个点,
后段的汤感甜韵是另一个点。
想到如临高山这个词。
来者如临高山,往者以观逝水
昔者如归,昔归大树。
站在邦东,眺望澜沧江对面,镇沅,景谷。
再想,邦东大雪山的后面一些山系,
以茶山的味觉去感觉这几个山系的不同,是个有意思的事。
其实当时在收这个和做昔归老寨之间,犹豫了不少时间,
在为情怀买单和稳定之间,需要平衡这些关系。
先一样大样做了几公斤,
最后对比下来,还是选择了这个茶区位置,
树大,茶气,甜度,比昔归老寨的大树好不少。
相信自己一些,以口感为最后的标准,
再怎么说:这么多年,每年在邦东上和区域总结。
就差没去建厂了。
回想2020年邦东系,品种上做得不多。
想法也有,不过自己的销售能力不够。
安慰自己,来年再做。
虽然时光荏苒,昔者如归,
但还是希望时间慢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