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在刺绣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苏、蜀、粤、湘这四个地方的刺绣产品因销路甚广,影响尤大,被称为我国的四大名绣。
2014年姚建萍大师的苏绣作品《君子手工双面绣四联屏》拍出147万的高价,五年后,姚大师的另一幅苏绣作品《侍女蹴鞠图》在英国伦敦拍卖会上估价114万英镑,约合人民币969万元。
如今,一幅手工刺绣的苏绣挂画价格普遍在数千到数万元不等,而同样尺寸的蜀绣价格仅是苏绣的七成。同为手工刺绣,苏绣为什么这么贵,它又凭什么能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绣之首?
01.
历史悠久
苏绣始于三国,发于隋唐,兴于明清。据晋代王嘉《拾遗记》记载,吴王孙权曾命丞相赵达之妹手绣《列国图》,在方帛上绣出五岳、河海、城邑、行阵等图案,有“绣万国于一锦”之说。
明朝年间,江南已成为丝织手工业中心,形成了“家家养蚕,户户刺绣”的盛况。以唐寅、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也推动了苏绣的发展,绣娘们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创作,与书画艺术媲美争艳,所绣佳作栩栩如生,巧夺天工。
清代中后期,苏绣在绣制技术上有了进一步发展,新出现了精美的“双面绣”,皇室享用的大量刺绣品,几乎全出于苏绣艺人之手,比如我们在影视剧中常见的龙袍,就是采用苏绣技艺绣制而成的。
02.
工艺精湛
苏绣素以“平、齐、细、密、和、顺、光、匀”的特点,区别于国内其它地区的绣品。
苏绣的色线多达千余种,分几十套色,每套又分近20种从淡到深的色级,色线的镶色要注意衔接过度自然,不露接色痕迹。
除颜色外,苏绣的针法也种类繁多,有齐针、散套、施针、虚实针、乱针、接针、滚针、正抢、反抢等四十八种。
更为精巧的是,苏绣艺术家能运用劈丝技术,将一根丝线分二股、四股、十二股,甚至四十八股,正是这样精湛的技艺,才让苏绣绣制的图案栩栩如生。
03.
成本高,耗时长
一副上好苏绣作品的丝线需选用桑蚕丝线,桑蚕丝可劈丝、光泽度好,用它绣出的作品色彩饱满、过渡自然,画面生动、富有生命力。
随着近几年物价上涨,桑蚕丝的价格也不断上升。截止2020年2月,纯桑蚕丝的价格一般约每公斤500元,而高品质的桑蚕丝每公斤要在1000元左右。
除了绣线,苏绣产品的成本还包括底料、手工费、背板、卡纸、外框等,其中手工费一般占据总成本的85%以上。
依照传统的做法,哪怕只是30*40厘米的小幅作品,也需要耗费大约半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刺绣过程中,绣师需要长期伏案工作,长此以往,视力会不断下降,所以一名刺绣名师的创作黄金时期不过十几二十年,能完成的刺绣精品非常有限。
一般的机绣绣品,仅制版、打样这两道程序已然价格不菲。传统手工绣制的苏绣绣品,材料和人力成本比批量制作的绣品多了数倍;从艺术加工角度来说,创作一幅苏绣作品所需的成本又比临摹一幅绣品要多数倍,因此一副精致的苏绣孤品又被称为“软黄金”。
04.
具有收藏价值
苏绣绣工精细、色彩雅洁,比书画表达更细腻、更有质感。由于苏绣的工艺复杂,每道工序都有不同的技法,目前愿意学习、掌握苏绣技法的人也越来越少。
未来这种穷工极巧、既稀且精的纯手工刺绣,必然还有非常可观的升值空间,潜在价值不可估量。
世上每一幅手工绣制的苏绣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即使是同一绣娘也会因为气候、天气、光线、心情等其它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在针法的使用上有所变化。这种细微差别导致的独特性也会使苏绣藏品更具收藏价值。
2006年,苏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拨开细腻的丝与线,回望千年前的古老历史,苏绣以针代笔、以线代色,于方寸之间勾勒天地。
如今许多与苏绣同时期的传统手工艺都因后继无人随时间湮灭,愿苏绣能与当代艺术生活相结合,在遥远的未来,继续自己的灿烂与光辉。
“一叶见方寸,一茶现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