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龙老师常说,紧压型黑茶是极难泡好的茶类。
由于茶块的大小不一,紧实的程度不同,每一泡茶合适的坐杯时间差异很大。如果真的定出一个确定的坐杯时间,反而容易刻舟求剑,泡不好茶汤。
所以说,冲泡紧压型黑茶,坐杯时间上没有定法,必须看茶泡茶。
小编也回想起了一次失败的泡茶经历。
那是在舒卿老师的指导下用紫砂壶冲泡黑茶。润茶与第一水时略有紧张,导致了坐杯时间都不够长。
品第一水茶汤时,发现滋味太淡,根本没有黑茶该有的厚重、醇和。
于是第二水认真对待,加长了坐杯时间。低斟注水后,盖上壶盖,还“狠狠的”淋壶一周。坐杯片刻,方才出汤。
这一水茶汤简直不能入口:浓似酱油色,汤感粗粝,甚至出现了苦涩的味道。很显然是泡太浓了。
舒卿老师笑道:能看出你想把茶泡好,也确实郑重对待了这泡茶。但是“郑重”和“时间长”,不能一概而论。你这泡法,算是反面教材了。
为什么会这样?
紧压型黑茶在刚开始冲泡时,往往茶块紧实,析出不了多少物质。而随着叶底慢慢舒展,物质溶解的速率也会陡然增加。
如果想让茶汤的浓度稳定,就必须加长前期坐杯时间。等茶块解开、叶底舒展后减少坐杯时间,即冲即出。待到五六水后,茶叶内质渐渐变少,再加长坐杯时间,提高茶汤浓度。
简而言之,坐杯时间是“长、短、长”。像我此前那样先短后长,便有些“损不足以奉有余”的倒行逆施意味了。
如果将泡紧压型黑茶的重点分三节讲解,第一节便是备茶。
备茶时要保证“三段茶”(即大块、小块、碎末)兼有之,这样便可保证析出的速率稳定,前水不寡淡,尾水有内质。
第二节是润茶。
需要注意,润茶不要用太多的水量,让水覆盖干茶即可。在水量少的情况下加长润茶时间,可保证润茶时内质不损耗太多。见大茶块微微膨胀松动,茶便算润透了。
第三节就是泡茶。
按照前面“长、短、长”的逻辑,看茶泡茶,时刻注意叶底的舒展程度,便可以避免茶汤太浓或太淡的窘境了。
让每一水茶汤的口感、浓度平衡稳定,是一个好茶师的基本素养。在此之上,则是更加精微的手法与心法。
而解决了紧压型黑茶坐杯的问题,一泡美妙的茶汤也就达成了一半。
学堂最常冲泡的茶品,便是一款紧压型黑茶——熟普-和茶。虽然课堂上已经有了无数次的冲泡,但大家共修时,还是会拿出和茶,对泡对饮。
好喝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体会这一款茶中的精微,可见黑茶冲泡的难度。
王琼老师阅茶无数,而每次课程,带着觉知冲泡和茶,还是会有不一样的惊喜与看见。待茶便若待人,细微之处有若人心的幽微,一生不可尽数了解。
于是由简入繁,由繁入简。就像人生智慧的螺旋式的上升,一路收获,却无尽头。
更多文章,请关注公众号:和静茶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