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咱们大众生活经验的浓缩,背后有这样那样的有趣故事,像苏州的歇后语,背后的故事就极具地方特色。
遇到某事,老苏州人脱口而出一句歇后语,风趣又贴切,不过现在年轻人听得懂的不多了。
中街路格鬼——拣善的欺
中街路,在苏州阊门内景德路中段北侧,“格”在苏州话里是“的”的意思。
这句歇后语和“人善被人欺”的意思相近,源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那时中街路还是一条小巷,比较偏僻,夜里更没几个人,成了歹徒作案的地方。
歹徒不抢年轻人,专挑老人和妇女下手。当地人对此又恨又怕,就说巷子里晚上有鬼。
后经抓捕审讯,歹徒招供说,不敢抢年轻人,怕弄不过,老人妇女力气小,容易得手。便有了这句歇后语。
寒山寺钟声——懊憦来
“懊憦来”,是后悔、不应该的意思。做了错事,去了不该去的地方,老苏州人会说“懊憦来”。
那跟寒山寺的钟声有什么关系?
传说寒山寺外的大运河,沟通东海和西海,有天一只青铜大钟乘着风浪,漂到了寒山寺前的运河上。
主持寒山寺的寒山和尚把它当做了天赐神物,运回寺中,挂在钟楼里,一敲,钟声响彻苏州城,仔细听,仿佛在说:“嘡嗡,懊憦来!”
这钟确实是神物,已在东海修炼了千年,想漂到西海的仙山拜佛,不料被寒山和尚拉去当钟敲了,心里后悔,一撞,就发出“懊憦来”的声音。
叫花子吃死蟹——只只好
苏州盛产螃蟹,但新鲜螃蟹,价格昂贵,穷人吃不起。
渔民捕捞螃蟹,运去售卖的途中,难免有死蟹,死蟹不能食用,可能吃坏肚子,通常会被丢掉。
叫花子一无所有,想尝鲜,不在乎这个,照样捡死蟹回去煮着吃。
人们劝:“死蟹吃不得。”
叫花子就说:“这些蟹刚刚死,只只好,可以吃。”
这句歇后语,后来也用来夸人,比如说:“你裹的粽子,真是叫花子吃死蟹——只只好!”
太湖萝卜——吃一段揩一段
苏州的萝卜,以太湖边的最好,不洗也可以生吃,吃一段揩一段就行了,用来形容做事不要着急,别想着一蹴而就,一步步地来,自然水到渠成。
它也可以反着用,批评人做事没计划,拖拖拉拉,“你真是太湖萝卜——吃一段揩一段,什么时候做得完?”
唐伯虎叫船——叫到哪里是哪里
这句歇后语,出自苏州长篇弹词《三笑》。
《三笑》里,唐伯虎去虎丘玩,庙中邂逅了华太师夫人的丫环秋香,念念不舍,尾随其后,见秋香上了大船,他也跟上了小船。
船工问去哪,唐伯虎不知道秋香的船要去哪儿,只好说:“叫你到哪里就到哪里。”
大船走走停停,小船跟着走走停停,船工问了几次,他都说:“叫你到哪里就到哪里。”
这句歇后语和“太湖萝卜——吃一段揩一段”有点类似,说人做事没目标没计划。
南濠街火着——带脱小邾弄
这句歇后语,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意思。
南濠街,就是现在苏州阊门外的南浩街,因为阊门以南的护城河叫南濠,因而得名。
小邾弄,是南濠街附近的一条巷子。
明朝末年、清代康熙和咸丰年间,南浩街发生了三次火灾,连带烧了三次小邾弄,倒霉催的。
专诸巷配眼镜——各人眼光不同
专诸巷,在苏州城阊门里城墙脚下,因纪念舍身刺杀吴王僚的专诸而命名,旧时苏州的眼镜店多聚集于此。
人的近视程度不同,配眼镜要求自然也不同,这句歇后语,正好形容各人观点不同。
北寺塔上苹果树——看得见,吃勿着
北寺塔,在苏州城北,是苏州地标建筑之一,八角形砖木结构,原有十一层,现为九层,高74米,高度冠绝吴中。
明末清初时,北寺塔顶上长了棵小树,相传是苹果树,由于塔太高,即使真是苹果树,真长了苹果,也根本摘不了,所谓“看得见,吃勿着”。
这句日常运用频繁,比如说某些价格昂贵,买不起的东西,比如向某人要东西没要到。
这些老苏州的歇后语,带着旧日时光的城市烟火气息,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生活的繁荣,也必然会逐渐消失。虽然生活难免像“酱园里格抹布——酸甜苦辣都有”,但新的一年,相信大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做事就像“烧香望和尚——一事两便当”,赚钱就像“三只指头捏田螺——稳当”。
“苏州好,茶社最清幽,阳羡时壶烹绿雪,松江眉饼炙鸡油,花草满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