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百匠茶学院原创
丨首发于今日头条:百匠茶学院
丨作者:林方致
泉香好解相如渴,火红闲评坡老诗。
宁静致远,方得始终,我是林方致。
建盏最难能可贵地是它的窑变,入窑一色,出窑万千,千变万化的窑变,让每一只建盏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那一只。
建盏上的纹路有着种种的变化,妙不可言。有的似闪耀的星光,有的如雨点落在玻璃上溅起的痕迹,有的是鳞片状的就像是呈片状的鱼鳞,层层叠叠,如梦似幻,还有的像是修长的兔毛。
关于建盏不知道茶友是否有与我相同的感受,经常的使用建盏喝茶,就会慢慢地对建盏有依赖性,换成其他茶器会有些许的不习惯。
建盏喝茶,能够让茶香聚拢,保持茶的温度,还能够稍微的提高茶汤的甜度,其实这些变化不算是大,只是有稍微的不同,也就是因为这稍微的不同,给了我们爱建盏的理由。
当一只好盏碰到一杯好茶,茶汤会更为饱满,茶香更加的具体,清甜的茶汤,能让我们回味无穷,舌底鸣泉。
对于建盏,茶友们最常问的问题之一是:近年来建盏又开始大热,优质建盏的价格不菲,那么他们的品质是否配得上他们的价格?我们又如何能判断一只建盏是否值钱呢?
其实有收藏过建盏的朋友,不难发现,好的建盏之间,是有着一些共同点的,今天就为大家总结一下好盏的共同特点,为大家选择建盏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观察建盏的盏底
当我们第一次接触一只建盏时,最先欣赏的必然是它的外貌,它的胎体,它的釉质,以及它的造型。
但其实我们还需要去观察这只建盏的盏底,这样才能更好的观察它的胎质、施釉和修足。
铁胎与施半釉是建盏的特色。建盏的胎体,含铁量高,烧制成型后的建盏的颜色偏深,比之现代使用高岭土制作的青瓷、白瓷来着沉着,建盏胎体主要的颜色为铁灰色、铁黑色与红褐色。
有一点需要明确,建盏胎体的颜色与氧化有关系,建盏烧制时,胎体一般呈铁灰色。烧制完成之后的胎体会呈铁黑色,如果出现氧化就会呈现偏红褐色。偏黑的胎体是最好的,但如果看到建盏胎体不是那么黑,也不要过早地下结论。
建盏的烧制温度大约在1300℃到1500℃,这种温度情况下,建盏表层的釉料会因此向下流动,堆积在一起,形成厚厚的一层釉,所以建盏上薄下厚。
看建盏的施釉可以看出制盏师傅的功力,出色的制盏师傅能够很好的控制釉挂的位置与薄厚。釉挂的位置恰当,才能是美的。施釉的薄厚均匀,才能制成完美的建盏。施釉过厚会让釉水流到盏底与底面粘连,一旦粘底就会直接成为瑕疵品。
二、欣赏建盏的器型
建盏的器型主要有四类:敛口型、束口型、敞口型、撇口型,每位茶友都有各自的喜好,对器型的喜爱是不一样的。
束口盏:它是宋代人斗茶最经常选用的器型,盏口以下1厘米处有一处凹槽,叫做注水线。束口盏的形状像是漏斗,它的腹部的曲线有弧度,腹部以下开始内收。
敛口盏:对敛口盏最形象生动的形容是它类似“包子”,盏口处微微的内敛,其余部分圆滑的向下收,线条流畅,小巧浑圆。
敞口盏:敞口盏大气,盏的线条阔朗,像是喝酒的容器,适合豪爽的汉子。
撇口盏:撇口盏与敞口盏有几分的相似,不过区别在于撇口盏的线条更加的舒展柔和,撇口的盏口像花朵一样。
但不论是哪一种的器型,判断它们合格的标准无非是看它们的是不是规整、是否变形、有没有开裂、气泡与针眼。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它就符合我们的标准了。
而最先的器型规整与否,我们又该如何去判断?最简单的方式是将整个建盏倒扣在桌面上,看二者是否能够密切地贴合。
如果可以,就说明这只建盏是规整的,如果有缝隙或是摇晃,则能说明建盏不规则,器型已经发生了变形。
三、欣赏釉色与斑纹
我们就以兔毫盏、油滴盏为例来介绍、赏析、判断它们。
01兔毫盏
兔毫盏是建盏中的流行种类。它的斑纹形状如同兔毛,因此得名。
兔毫盏的产量是几种建盏中比较高的,在市面上也较为的常见,但不能说烧制兔毫盏简单,不用花费多少的精力。事实上,每只兔毫盏的结晶形态、清晰度、分布情况都是富有变化的。
兔毫盏的结晶形态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弯也有直,形态各异;它们的颜色主要有金、银、褐三种;分布状况则有疏密之别。
好的兔毫盏需要满足一句话:“兔毫疏密有致、边界清晰、有三维立体效果、色彩银蓝为佳!”
02油滴盏
油滴盏包括油滴(初始)、银油滴、银油滴等几大种类,优质的油滴盏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首先油滴的斑纹最好是大小统一的,盏内外的斑点以均匀且饱满地分布为最佳;
其次油滴斑纹的色彩以银色带蓝光为好,且品质好的油滴盏的油滴是干净的,没有脏物感,这就意味着需要严苛的条件才能得到;
最后油滴斑纹有很强的金属感、镜面感为上品。虽然这需要在烧制过程中万分小心与承担更大的风险,但看到建盏动人心魄的美之后,便会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建盏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瓷器,是因为有着自己的奇妙之处:建盏的花纹,除了巧匠的技艺,皆由窑烧过程中天然形成,是一种偶然与必然结合的美,有着意外感。
每一只品质有保证的盏都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盏,它们或许价格优异,但都值得我们珍惜、珍视。
欢迎关注【百匠茶学院】,了解更多白茶的知识!
原创说明:本文由百匠茶学院林方致(baijiang2018)原创出品,欢迎喜欢喝茶的朋友转发分享,其他平台转发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