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茶的由来没有非常详细的,像一个经典拍卖的文物这么历历可数,非常清晰的脉络,但是可以推知,它是由团茶演变而来。在云南少数民族做茶,很多就是把它压制,然后保存存放、运输。那么在饼茶之前就有这个团茶。
团茶就很简单,就是压成圆圆的一个圆球形,大家看那个阮福的《普洱茶记》,讲到普洱府开始向清廷进贡贡茶,贡茶就有一个花色品种,最重要的是五斤式团茶,又叫人头茶,像人头一样,还有两斤式的、一斤的这些都是团茶。那团茶后来为什么变成了沱茶呢?沱本来应该是提土旁的坨,是因为这个团茶的做出来以后刚加工的时候,它不容易散热,它的水汽也不容易散干。因为紧紧的一大坨,用布揉了裹紧,那么水汽也不容易散发,就不容易干,所以在雨季天容易受潮湿。
到了1900年的时候,景谷有个李文向,他做了一个很好的改良,就是在团茶布带打结的地方,用一个杵,用一个木棒,把那个紧紧的压进去。然后本来是一个圆球形的,下面就产生了一个洞,就像一个倒过来的碗一样,就变成了碗形的一个形状,就非常有利于它散热。,也非常有利于它干燥,这个时候沱茶就产生了。后来这些茶大量销售在当时四川省的简阳市、资阳市,就是内江流域,沱江流域。
当时就有一个说法叫做“下关茶沱江水”,下关茶厂当时成立的,当初康藏茶厂在国民政府时期就成立了,38年的时候康藏茶厂的主要目的设在下关就是现在的大理,为西藏地区生产沱茶。但是当时供西藏的茶是蘑菇茶,就是像一个蘑菇一样,不但是上面有半个球形,还有一个把把。后来到了下关茶厂,根据景谷这个改良以后,因为它比较容易散热,不容易发霉受潮,然后就把蘑菇的把去了,又把打结的地方再压进一个洞进去,就成了碗形。这个就是沱茶的由来,大量生产是下关茶厂生产,主要是供西藏,供西藏一方面是为西藏的藏民提供便利,一方面也是康藏茶厂,下关茶厂,就清代的时候之前将茶叶作为战略物资,对西藏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