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消费市场低迷期,茶商们越发的趋于理性买卖交易,市场中普洱茶有机概念茶品多起来,目前我看到好几款普洱茶有机茶认证类型是:加工。并且有机茶认证是一年有效期。我查阅了大量的茶叶有机茶的资料,也没弄清这个有机茶是怎么回事?你们觉得呢?宣传报到有机茶园认证、有机茶叶认证。而我们接触到的是有机茶叶认证,这个认证茶叶包装上就有标识,但跟以往的茶叶比,也仅是包装上多个标志吗?查询了有机茶认证,认证的是加工企业和茶品,那么没有有机茶园只要茶厂要做的茶品有机认证过了,收购有机茶园茶来加工也可以是有机茶?有机茶能拼配?不同茶区茶和有机茶拼配了还算有机茶?懂的评论区发言讨论。 一、普洱茶流通链路环节的利益博弈 当普洱茶成为了一个行业的时候,普洱茶的价值是被流通交易提现出来,普洱茶的流通渠道大体上可以分为: 1、生产者——消费者 这种普洱茶流通模式简单来说就是茶农或者初制所直销。生产之后就直接面对消费者。没有过多的资金参与,流通链路短,附加值最低。从社会层面看边际效益低。 2、生产者——品牌方——渠道商——加盟授权店——消费者 当一个行业饱和之后,简单的产销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相应的销售行为。于是加盟模式出现,故事+文化+名气效应赋能品牌,于是利益需求环节增多,相应的流通链路变长,流通频率变快,附加值最大化。从社会层面看边际效益高。 3、生产者——渠道商——茶叶小店——消费者 当一个品牌是按注册商标说明有这么个品牌,它的流通链路环节就是这个样子,没有相对前面那个流通渠道的品牌附加值高,出货稳定性也一般。流通起来还算可以,从社会层面看边际效益一般。 4、中间商——中间商——消费者 这种中间茶商到中间茶商再到消费者的模式,我们可以看出是没有生产能力,茶品来源要么自己收料、要么代工厂生产、要么从市场大批量收购上市的成品。用俗话来说就是“我们不生产一片茶叶,我们是茶叶搬运工。”流通快慢主要看茶品性价比和销售能力。从社会层面看边际效益高。 5、中间商——消费者 这种模式就是库存茶商,主要交易的是一些陈年老普洱茶,既不生产又不搬运茶叶,只卖库存里的茶。以时间换取利润空间,以进货眼光赌未来收益。考验资金和眼光,流通频率主要看实力。从社会层面看边际效益低。 这些普洱茶流通渠道的不同模式,其中的流通链路环节都存在着利益博弈的关系。谁进货都想价格低点,谁出货都想价格高点。毕竟生意的本质就是低进高出赚差价。只不过在实际中,往往没有理想中的容易。 茶商可以亏本做销量圈客户,品牌和生产者由于成本的不可知性,我们能看到的只是生产者茶厂和品牌破产否。因此,你会看见市场上有茶商抛跳水价的茶,你看不见生产者茶厂和品牌抛。也就是说目前市场上的茶叶利润博弈,很多都是茶商和茶商之间的博弈。而茶商和品牌、生产者博弈是不可能的,毕竟品牌、生产者具有很强的话语权和手段。品牌的“成品仓”、“原料仓”,生产者“年年都发的茶树叶”。轻轻松松就可拿捏下游。 二、普洱茶消费市场低迷期趋理性 从3月份以来,普洱茶消费市场相比其他行业遇到的销售问题滞后性到来,很多人对这种大环境不屑一顾,除非你是这个行业的头部少数销售者。不然,普通的普洱茶销售者,会感觉越来越难。 在如此大环境下,普洱茶消费从周期上来说进入了低迷期。至于低迷到什么时候,到那时候才知道。最近,茶叶相关的一些协会,已经在很积极的做一些促进普洱茶消费的事情,而云南主产区的茶叶相关负责人,也在不断的走出去帮助产区内茶叶更好的销售出去。 喜欢普洱茶的消费者,有消费需求和能力下可以尽情的消费普洱茶了。今年的普洱茶价格相对已经很低了。 今年普洱茶消费趋理性主要表现在中间茶商上,很多茶商往年满仓加杠杠干的人少多了。不是不喜欢普洱茶了,而是情绪很不乐观,不管是行情、交易、品饮上(今年雨水多茶味偏淡)。 三、普洱茶有机茶越来越多 普洱茶今年好多茶厂品牌都在出有机茶,从前几年以来,有机茶概念从政策方面就在鼓励。茶叶是食品类中的一种,茶叶有机茶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就是一个茶叶安全性的提高。其中包括茶园环境、加工过程、包装等各方面的安全性。 站在消费者层面,普洱茶有机茶的概念还停留在以前的2000年前后定制商带料来勐海茶厂生产的大益标普洱茶(大白菜)。 可惜的是今日不同以往。 第一点:出名的大白菜茶是拼配茶,主料是现班章村委会茶区的茶。 第二点:现在有机茶是不是只能是纯料? 第三点:现在的纯料新茶就好喝,多年后的纯料茶口感如何?相信大家都有体会吧,那收藏投资价值意义何在?每年都有,也不稀少啊。 第四点:前面我们说了有机茶认证是说明茶品安全度高,对于喝茶者感官来说没有很明显的区别。 第五点:有机茶并不代表茶好喝多少,也不代表能跟以前的比,只是安全性提高,有机茶能让消费者相对明明白白的消费,至少能证明原产地,例如福海班章有机茶,它就是真正的班章纯料茶。不考虑季节、大小树、混采混制等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