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说,任何一种迷恋,早晚都是玩物丧志,如果这句话是真的,那么全世界的人都在玩科技,你觉得这句话成立吗?答案显然是,不成立。如果是阿里巴巴或者谷歌,百度呢?我们很多人的生活已经很难离开他了,要说玩物丧志,那么今天就以普洱茶的话题,来说说,什么是玩物丧志。
玩物丧志的解释想必我们都知道了,“醉心于玩赏某些事物或沉迷、贪恋于一些小的兴趣爱好,就会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和高瞻远瞩的志向。” 我不知道大家认不认同,但是我知道的是,微软的比尔盖茨成功了,霍金成功了,苹果成功了,就连发明没什么鸟用的耿帅靠着短视频也红了,我真不知道什么叫做玩物丧志。
陆羽称为茶颠,因为爱茶,嗜茶,于是出名了。还有很多,王羲之,唐伯虎,孔子的易经,终身学易,用礼创儒,这些是不是都是爱好?因此,如果说,我们是不是应该让“玩物丧志”重新定义?我认为,玩物丧志应该重新定义,像陆羽这样神话级的人物,如果不是醉心,沉迷,执着,难以把小兴趣发挥到极致,比如茶,现在我们还有多少人仪式感?礼节,在什么样层次的地方才有?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古人成功了?在国外,一个小小的热水壶,诞生了瓦特蒸汽机。一个苹果引发了全世界的三大定律。最初,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不要觉得神奇,我们传统一句话三个字就说明了,“天知道”。“为什么你想不到?”,因为嗜欲深者天机浅,嗜欲浅者天机深。一生只做一件事就够了。欲望太多,分心了,也就无法执着了,匠人精神也分散了。
以上例子说明了,玩物丧志的解释不精准,以至于我们每个人认为,中国的词汇可深可浅,自己认为对了就对了。作为一名茶叶实践者,曾经的一名无神论者,我写的文章人们认为像神话玄幻的,但请相信,这些感受都是我通过真实的案例证明的,只要28小时,每个人就可以感受真实,从而相信,国学不是迷信,而且可以用于各种实践环境中,非常好玩,怎么测试?
之前说过,喝懂茶之后可以判断所有食物的品质,包括水,那么我们可以用水来证明“陆羽鉴水”的传统技术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可以演示。您可以去超市买两瓶X夫山泉,拍视频给我,我选水,或者找个超市随便找水,杂牌品牌都可以,我找两瓶,你自己喝出问题就可以了,这就是陆羽鉴水的基础,这个案例可以说明水与茶是大同小异的,虽然我不是陆羽,但是这个技能与陆羽判断相当,以此,先证明,国学不迷信,只是我们认为迷信。虽然,全球越来越多的科学家都证明了易经不迷信的事实,但是,他们无法将它用于实践出完美,因为科技的重大缺陷,全球发展都停滞不前。
那么玩物丧志应该怎么解释呢?经过我的领悟,我认为是,消磨或逃避主要(主体,主题)人事物而获得的放松,我们称之为,玩物丧志。如果我们不接受,我们用以上的解释改一小段,那就有些合理了“醉心于玩赏某些事物或沉迷、贪恋于一些小的兴趣爱好,使之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和高瞻远瞩的志向。从而产生负面影响。” 这样大家是不是认为合理了?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说“玩物丧志”,也可以说“玩物得志”,对不对?这些跟普洱茶有关系么?接着往下看。
玩物丧志与玩物得志,这些是相对的,完全是看个人而来,对于普洱茶来说,玩对了,叫玩物得志。玩错了,叫玩物丧志。有人说商品就是赚钱,赚钱了就是得志。是的,赚钱了就是得志。作为中国人,看待事物要整体,要连贯,所以我们一直是不说过往又在乎过往的。参考“玩物丧志”的来历,我们发现,它前面还有一句,“玩人丧德”,我们今天对于商品来说,多少不是玩人的?
如果作为中国六大茶类,今天我可以打死一片,就说一句,专家教授品牌能保证绿茶不伤胃,熟茶真的喝了有效果么?是的,在这个时代站出来,无疑是枪打出头鸟,所以,我只保证教会每个人,判断怎样的茶是不伤胃的,让每个人自己去找真正的茶,我认为这样可以达到市场品牌与真正的中国茶和谐共存。至于市场的“德”,每个人可以用自己的健康来检验。没有健康,专家教授品牌叫“丧德”文化,丢脸。健康了,专家教授品牌“有德”“有面子”每个人不再是把戏,由心敬佩你,我们有了超越立顿红茶以及升华日本茶道的底气。因此,喝对的普洱茶,不会玩物丧志,我们之所以说玩物丧志原因是——我们喝错了茶。解决方案——喝对普洱茶,用自己的健康检验,而不是用地区的山头茶证明检验。